孩子犯了错,别只家长管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犯错最有价值( 四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提出:父母需要从同情的角度出发 , 做孩子情感的引导者 , 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 , 你应该首先考虑:“我的孩子在想什么 。 ”
当你看到孩子被抢了玩具而动手打人 , 你可能听不进去孩子的解释 , 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分享 。 可是 , 当你能够考虑:“我的孩子在想什么?”时 , 你就能明白 , 孩子心爱的东西被抢了 , 他们的伤心就相当于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买的包包被人抢了的感觉一样 。 所以 , 不管孩子行为是否对 , 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 , 接纳孩子的感受 。 当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愤怒被家长看到时 , 他们就不会因为犯错而羞愧 , 而是学着改变自己的做法 。
孩子犯了错,别只家长管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犯错最有价值
文章图片
第三步:给孩子讲明规则
肯定孩子的感受不等于肯定孩子的行为 , 父母要给孩子明确对错的界限 。
被伙伴抢了玩具 , 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 , 比如告诉父母、和伙伴理论、态度坚决地要回来等 , 但是直接动手打人就是错误的解决办法 。 再比如 , 打碎了东西 , 害怕被父母发现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 但撒谎就是错误的 。
父母给孩子讲明规则时 , 态度要坚定 , 但语气要平缓 , 由于 , 之前孩子的感受已被父母接受 , 此时孩子很容易从内心深处接受规则 , 并乐意去执行 。
孩子犯了错,别只家长管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犯错最有价值
文章图片
第四步:让孩子决策
小孩子已经有了是非对错感 , 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 并被给予改正的机会 , 那孩子很愿意改正 。 但比起父母直接灌输给孩子如何做 , 更好的是 , 让孩子自己决策该怎么做 。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 , 父母告诉孩子 , 别人抢了自己的东西 , 动手打人是错的 , 可以选择告诉爸爸妈妈、可以与伙伴理论等 , 但下次具体要如何做 , 则由孩子自己决定 , 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几种方法 , 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 。
让孩子决策以后如何做 , 可以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 同时 , 这是证明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的重要体现 。
孩子犯了错,别只家长管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犯错最有价值
文章图片
3、父母的尊重和爱是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的心理基石
常有父母说 , 孩子每次犯错后 , 我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 可他就是不说 。 其实 , 只要看见他们管教孩子的状态就能发现 , 他们嘴上说的让孩子大胆表达心声 , 但语气和眼神中充满嫌弃 , 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 , 自然不愿参与管教中来 。
父母与孩子的人格是平等的 , 父母在管教子女时 , 应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尊重 , 有了尊重也就有了爱 。
父母管教子女是否成功 , 看的不是父母说了多少话 , 孩子被震慑得多么乖巧 , 而是要看 , 孩子有没有从父母的管教中有所收获 , 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 并得到改正 。 但父母单一的管教往往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 唯有让孩子参与到管教过程中去 , 他们才能清晰地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 所以 ,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是父母的义务 , 也是孩子的权力 。
青芒:用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终身写作者!欢迎关注
@青芒育儿
孩子犯了错,别只家长管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犯错最有价值】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