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意犯错怎么办?家长“不讲道理”,孩子才能成长得优秀( 二 )


文章图片
那么教育中我们该如何和孩子建立心灵联系?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非「故意行为」 , 而是成长中的阶段性特征行为 , 如果一开始我们把孩子的错误归咎于“故意行为” , 那么在教育中就很容易带着有色眼镜瞧人 , 哪怕孩子有细微改变、也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与进步 , 如果我们放低姿态以「不懂」去和孩子相处 , 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顽劣 。
比如 , 我们一边拖地、孩子在一旁故意踩来踩去 , 家长用幽默的口吻对孩子说“哦 , 我的天 , 这个脚印真特别” , 此时我们再放下拖把、停止拖地行为 , 认真去和孩子商量:“用脚丫在湿地上画画很有趣 , 不过这幅画不能拿起来给更多人看 , 真是可惜了 , 要是我们在纸上画脚丫会更有意思哦” , 这种以洞悉兴趣来了解孩子错误行为的沟通 , 比起大道理会更让孩子感兴趣、也更能听进所说的话 。
第二种:尝试去做孩子做的事
说起讲大道理的教育真理 , 很多家长其实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是抱以说服性心理 , 这种心理往大地说就是控制 , 在控制心理影响下当孩子对我们所讲的道理无动于衷或排斥时 , 很多家长都表现得焦虑或做出一些具有控制性的过激行为 , 如惩罚、打骂或冷处理等方式对孩子而言更多的是排斥或叛逆等负面影响 。
孩子故意犯错怎么办?家长“不讲道理”,孩子才能成长得优秀
文章图片
因此 , 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哪怕是故意行为也要尽量避免“讲大道理” , 平时多尝试去做孩子做的事会发现更容易建立心灵联系 , 比如我们在整理家务的时候孩子在一旁捣乱扔玩具 , 这个时候家长尝试去跟孩子一起扔玩具 , 经历了“捣乱性参战”后 , 其实孩子的乱扔玩具只不过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探索欲罢了 。
而家长陪孩子一起参与的教育方式看似胡闹 , 其实就是在走孩子所走的路、体验孩子所体验的感觉 , 当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 ,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了几分兴趣与理解 , 如乱扔玩具行为“你的想法真有趣 , 如果我们把同类玩具放在一起整理归纳搭房子时会更有灵感哦” , 这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参与进来的陪伴是心理感受大于对错 , 教育时也要比居外延伸的大道理更容易让孩子信服 。
第三种:保证孩子在安全范围探索
陪孩子共情的心理感受大于对错 , 是父母陪孩子一起发展的自我意识表现 , 父母“不讲道理”孩子才能听进道理且成长得更优秀 , 尤其是当孩子意识到“哇塞 , 我妈也陪我一起探索”时 , 他们做出的天性释放、捣乱的事情还会更多 , 但这种执着于探索的行为并不是坏事 , 它可以提高孩子的处事经验、增强孩子的抗挫折免疫力 。
孩子故意犯错怎么办?家长“不讲道理”,孩子才能成长得优秀
文章图片
非常喜欢《愿你慢慢长大》的最后两句话:愿你有好运 , 如果没有 , 希望你在吃亏中学会坚强 , 愿你有很多人爱你 , 如果没有 , 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同时也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时对孩子寄予期望、而不是说教 , 平时多陪孩子一起同情、你会发现育儿之路并非全然是痛苦 。
比如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 , 把危险易碎的东西放好、把易怒爱发脾气的情绪藏好 , 多和孩子聊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 如“你今天发生了哪些愉快的事情”、“我有个很有趣的话题想要跟你分享”、“猜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把说教化为期盼与希望 , 你会发现成就效果虽然会慢、但孩子的优秀却在一点一点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