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孩子奶奶跟孩子沟通时,常用的方式,语气都是“命令和催促”,比如,
“羊羊,快点去收拾玩具”“羊羊,赶紧去喝水”“羊羊,赶紧去洗澡”
结果,孩子往往是反抗式回答“不去”“不喝”“不洗”,甚至“充耳不闻”,把她的话当耳边风 。
然后,奶奶只好开始用更强硬的语气去命令孩子,或者不停在孩子耳边叨叨,直到孩子动起来为止 。
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文章图片
最后往往是双方的都搞得自己“气呼呼”的 。其实这样的沟通方式,特别让人纠结和疲惫,常常属于无效沟通 。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人往往站在“制高点”,单方面“帅锅”给孩子,埋怨孩子怎么这边不听话 。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跟他沟通,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
曾几何时,我也老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督促者”和“命令者”的位置,喜欢命令、强迫孩子去做事情,但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我每天督促孩子画画、写字,但每次“发号施令”之后,艾羊不是跟我谈条件,就是磨蹭反驳说,“为什么每次都要逼我?”
我和孩子的之间,每天深陷这种无效沟通的循环当中,眼看仅存的亲子情都要被消磨殆尽,真是让人心累 。
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文章图片
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文章图片
用目标激发法,激励孩子发展兴趣
直到有一次,我实在无可奈何,决定换个方式跟孩子沟通,来个“反客为主”,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
这是我和5岁女儿艾羊之间某次的谈话:
我:艾羊,你不去画画吗?艾羊:你为什么要逼我?我:我不逼你啊 。我只是提醒你,你前几天不是说了以后要学画画嘛?你就没想着继续发展你的兴趣爱好吗?让你未来的人生更丰富多彩吗?艾羊:我不发展兴趣了 。我:那好吧 。随你 。那你以后可能就像妈妈一样普通了,没什么兴趣特长 。艾羊:(她扫了一眼正坐在书桌前码字的我)未来会像你一样,天天只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吗?我:是的 。我觉得如果我有一门特长,也许我的生活会更丰富多彩 。人生有更多可能 。如果你不介意,你也可以选择不发展兴趣的 。艾羊:那我还是去画画吧 。
看吧,庆幸的是,这一次我选择耐心跟她沟通,没有再强硬逼她,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提醒她记得自己定下的目标,然后用目标引导她自己主动去做 。
结果,她主动去了,效果还更好 。
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文章图片
我们通常以为孩子小,很多东西不懂,宁愿用简短的命令和斥责,让孩子马上服从,只想速战速决 。哪知这一种“惰性”思维,结果更容易招致孩子反抗,让双方陷入亲子“拉锯战”,越是想快越是快不了 。
事实上,耐心停下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跟孩子好好讲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者用目标激励她,反而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孩子有了主动性就有了内驱力 。
而内驱力是孩子自己坚持做一件事的基本条件 。有了内驱力,孩子不用大人提醒,自己就会主动去做某些事,还真是让人省心 。
内驱力|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