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二 )


事实上正常孩子自己也会由内及外地欣赏、羡慕那些在某方面做得更优秀的人 , 也会不由自主想成为这样的人 , 甚至还会去模仿 , 而有的则有可能激发出某方面的强烈动机 , 成为其努力做的驱动力 。
所以对比的“危害”本身不是来自于拿来对比的参考对象 , 而是我们的对比过程、对比方式出问题了 。
3、尽管是对比 , 但不意味着只有“否定” 。
这个“坑”真的是太容易掉进去了 。
很多父母在对比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只拿别人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的误区 。
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文章图片
对那些参考对象明显存在的不足视而不见 , 对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或者积极行为也视而不见 , 这是沟通大忌

首先不可能有“完人”的 , 尤其是拿孩子也认识甚至很熟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来对比时 , 我们可能只是关注“成绩” , 而此时对孩子来说他们关注的其实是一个“人” 。 而且这个人他比我们还要熟悉 , 身上的优点、缺点他比我们知道的、感受到的还要多……
这样的对比是不可能引起孩子共鸣的 , 我们越是强调一个“好”的 , 孩子很可能就会找出一个“不好”的来“抗拒”我们的意志输入 。
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文章图片
其实做未成年人不也是如此吗?
如果有人对我们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品头论足且存在某些倾向性的时候 , 尤其是存在明显片面、局限的评价时 , 我们也很难听得进去 , 别说是认可了 , 甚至都会很反感 , 不是吗?
孩子在这类事情上会比我们更加敏感 , 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平会比成年人更高 。
而另外那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父母在对比的时候往往只强调孩子的不足 , 却无视孩子本身的优点或者是那些已经在努力的行为 。
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文章图片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 , 都会有一种叫做“自我效能”的人类本能 。
注意 , 这是一种本能 。
那么放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上 , 孩子自身一定会有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甚至最好的愿望 , 而且孩子也一定做过某些努力 , 并且事实上孩子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其实也会有一定的认可度的 。 事实上他们也在某些事情上因为要达到某个目标而真真实实地付出过努力等等 。
如果我们不能够给孩子及时有效的肯定 , 只是一味否定 , 那么对孩子而言 , 自我效能感就会变得很差 , 这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 甚至会导致他们对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产生厌恶的心理 。
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文章图片
在对比的过程中 , 我们不但否定或者无视了孩子的自我效能的问题 , 又有太多的管束、限制以及批判 , 那么再结合上文说的“心理抗拒” , 对孩子而言 ,
他们此时的感受往往是压力大、烦躁、沮丧、自卑、愤怒、厌恶等等各种负面情绪的集合 。
这样的对比就真的“芭比Q”了!
但是如果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
积极对比还是可以有的
不但可以有 , 而且真的是应该有 。
父母可以拿别人跟自己孩子比较,只不过在对比时,这些“坑”别跳
文章图片
我们都应该知道“榜样的力量”吧?可是为什么我们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时候就变成了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对比了呢?
榜样还是原来的榜样 , 他们没有自始至终都“动手” , 所以他们造成的“伤害”其实是我们在宣传、利用榜样时出错了才导致 , 但这不能改变榜样可以给人力量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