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才戒掉夜奶:过度保护让孩子承受早该结束的负担三招及早内醒( 三 )


比如某下面的一则新闻报道 。
某村 ,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家里排行老末 , 家里条件也不怎样 , 从小却得到家里人百般溺爱 , 只要求他好好学习 , 给家里争口气 。
没曾想 , 这老末找工作受挫 , 处处觉得不如人 , 为了避免出去干活 , 在家装了好几年残废 。 时间久了 , 自己因为肌肉萎缩成了残废 。
这样的人真是可气又可叹 。 “过度保护”教育不分家庭条件好坏 , 考验的是父母的态度 , 像这样的懒汉不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吗?
那么另一种问题孩子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孩子明知道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 还要和父母继续抗争 。 当一切努力都没有用 , 孩子会非常容易产生愤怒和怨恨——不仅对父母 , 也对生活本身 , 对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愤怒和怨恨 。
我小姨家的孩子便是这样 , 小姨对他从小耳提面命 , 他小的时候逆来顺受 , 小姨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 小姨说不能往东 , 他绝对不能向西走 , 因为小姨告诉他西边路不好走 。 明明东边回家的路更顺畅 , 就是不相信自己孩子的选择 。
大学毕业后 , 他处处反驳小姨对他的教育 , 把生活的种种不满意态度从自己家扩散到姥姥家 , 他总觉得自己没有考到外地 , 又掉进母亲这座深渊里 。 有的时候指责母亲对她管教甚严 , 甚至怨恨姥姥不该生下小姨 。
“过度保护”正在以爆发性的反噬 , 隔代应验着彼此生活的不幸福 。 小姨姐妹几个也是如此长大 , 即便已经成年 , 可是个个都老弱病残 , 常常在言语中透着声声叹息 。
04爱的距离:避免“过度保护 , 要站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得到妈妈的地方
三岁才戒掉夜奶:过度保护让孩子承受早该结束的负担三招及早内醒
文章图片
妈妈退后一步 , 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 , 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 。 这是亲子教育最适宜的距离 , 也是母亲和孩子亲密关系保持最舒适的距离 。
对孩子溺爱 , 试图保护他们一辈子子能收获这样的“性格礼物”:认为生活令人愤怒 , 而自己只能无助地暴躁 。 避免过度保护 , 妈妈需要量一量爱的距离:这是孩子跳一跳就能战胜自我 , 赢得母亲掌声的关键一步 。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所言:“自卑感与超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 , 二者不可分割” ,
因此妈妈妈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 。
1.我们要审视自己面临的情况是什么
还记得在孩子身旁看着他迈出第一步时的那种激动和骄傲 , 我们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的那个时刻吗?
孩子开始尝试 , 当他成功走向妈妈时 , 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光芒 , 而妈妈也会为孩子的成就激动开心 。 这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 , 我们向后退一步 , 给孩子空间 , 给孩子鼓励 , 但不插手 。
三岁才戒掉夜奶:过度保护让孩子承受早该结束的负担三招及早内醒
文章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观点 , 叫做“心理补偿”:即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 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 激励他们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卑感 , 而改善处境的结果是减轻自卑感 。
我们需要培养敏锐的分辨能力 , 分辨出“对孩子期望过高”(我们强加给孩子的)和“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对孩子的尊重)两者间细微的区别 。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 , 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保护孩子 , 让孩子丧失自信力 。 而是让自己成为“过滤器” , 过滤出孩子可以面对、应付的情况 , 然后有意识地退后 , 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 。 随时准备好 , 在他实在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