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

工作中经常遇到妈妈问宝宝现在能吃面条了吗?能吃米饭了吗?这在小月龄宝宝中很常见 , 宝宝每天都吃米粉糊 , 妈妈总感觉孩子会吃腻了 , 希望能换换花样 , 当然也有一方面是每天都是制作各种蔬菜泥、蔬菜糊 , 翻来覆去做自己也感觉烦了 , 有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宝宝吃饭或者朋友圈里晒出的宝宝辅食 , 心里也总痒痒 , 想尝试着做出一餐既好看又好吃的辅食来 。
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
文章图片
对于我们的学员们来说更是如此 , 我们的小月龄课程共2个月的时间 , 宝宝要吃8-10周的米粉 , 总有心急的妈妈问什么时候能吃喝粥啊 , 什么时候孩子的辅食才能有变化啊?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关于宝宝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的问题 。
我们经常对小月龄宝宝家长说:现在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 现在快了后面必定要慢下来 , 因为基础没有打好 , 后面还是一样要补回来 。
好多家长不理解 , 简单说就是在辅食添加初期追求主食的“快”而忽略了食材种类的广泛性和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 , 最后只能被迫“慢”下来 。
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是主食+副食的结构 , 就是主食的种类不多 , 比如南米北面就比较典型 , 米饭、面条、粥、各种面食等等 , 这些是主食 , 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 , 营养的来源主要是各种副食 , 比如八大菜系 , 比如一顿饭讲究个色香味俱全 , 色香味俱全的是什么?是桌子上那几盘菜 。 我们早已脱离了一顿饭是要“吃饱”的阶段 , 现在我们讲究一顿饭要“吃好” , 更要“享受美食” 。 享受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一碗大米饭 , 享受的就是各种副食 , 也就是菜品 。
对于孩子的辅食来说也是这样 , 现在网络上很多孩子的辅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主副食不分 。 只考虑了好看、好吃 , 家长做起来简单省事儿 , 比如下面这些来自网络上的宝宝辅食:
米粉和蔬菜混合:
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
文章图片
蔬菜+肉或海鲜做成的饼
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
文章图片
水煮蔬菜+水果+面或者“一锅出”的饭
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快”与“慢”
文章图片
这样的辅食存在什么问题呢?食材添加没有计划 , 孩子吃的食材种类仅限于常见的十几种里 , 就像两条腿走路 , 主食过渡是一条腿 , 食材种类是另一条腿 , 家长追求主食的过渡 , 尽快结束米粉 , 过渡到粥、面条 。 因为制作米粉还要一种蔬菜一种蔬菜打泥 , 太麻烦 , 孩子如果吃粥或者面条 , 就能“一锅出” , 不用先切碎再打 , 最后还要洗料理机 , 主观上感觉制作速度快了 。 但是这样做 , 如果家长忽略了食材的广泛性 , 那么在孩子与全家合餐的时候会发现为什么孩子不吃菜?不再给孩子制作“一碗烩”或者“一锅出”的菜饭合一的食物后 , 主食和菜品分离 , 孩子不会吃了?一条腿长 , 一条腿短 , 结果必定是走路踉踉跄跄 , 走不稳也走不好 。
举个例子 , 辅食添加的原则之一是“从一种到多种” , 特别是现在网络上广泛在宣传的“刚开始添加食材 , 一种食材吃三天 , 没有过敏症状了再加另一种” , 如果按照这个做法来加食材 , 从宝宝吃米粉开始计算 , 到孩子7个月结束 , 2个月时间顶多就是添加20种食材 , 这期间还可能因为宝宝出牙不适、生病、接种疫苗等等因素影响食材添加的进度 , 从我工作的经验来看 , 2个月的时间很难让孩子吃够20种食材 , 比较好的也就是十几种 , 大多数是在10种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