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现在很多家长 , 都对如何教育好孩子而发愁 。 毕竟 , 现在的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 , 也非常有主见 。 其实现在 , 很多教育学家都建议父母能够跟孩子去做朋友 , 这样孩子更愿意跟父母进行沟通 , 解决问题也会比较顺畅 。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文章图片
但是 , 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存在着隔阂 , 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 , 彼此之间存在着距离 。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 父母难忍心中的怒气 , 动辄对孩子进行打骂 。 很多家长仍旧认为:“棍棒下出孝子” , 这个说法虽简陋 , 但是却值得深思 。
不得不说 , 自古至今 , 很多父母都是用的“打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 , 虽然我们觉得这个手段不可取 , 但是却有一定的效果 。 比如孩子在“棍棒”之下 , 能够变得比较听话 , 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然后牢记在心中 , 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但是 , 打孩子一定要适当 , 千万不要经常打 , 使劲打孩子 , 否则却会适得其反 。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教育的方式非常重要 。 那么 ,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 , 到底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差别呢?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1、思想观念不同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 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观念 , 孩子的性格、心理都会产生不同 。 在家经常挨打的小朋友 , 他们在犯错误的时候 , 经常是通过被父母打的方式 , 来解决问题 。 长此以往 , 孩子会觉得 , 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是正常的 , 也是有效的 。 在他们的思想中 , 暴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 如果爸爸妈妈不加以引导的话 , 孩子很可能会走入歧途 。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文章图片
而很多孩子 , 父母比较开明 , 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沟通来解决 , 对待孩子的错误比较宽容 。 这样的孩子 , 从没挨过打 , 虽然说犯错后 , 父母能够第一时间去指出错误 , 帮助孩子纠正 , 但是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 孩子根本不会从内心去改正错误 , 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 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
2、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现在经常会出现年轻人轻生、自残的现象 , 经常一点小事就会令他们崩溃 , 心理可谓是非常脆弱 。 所以说 , 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 才是在当今社会立足的根本 , 否则又怎么能承受住大风大浪呢?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文章图片
其实 , 经常挨打的孩子 , 心理承受能力会相对较强 ,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 他们会有较强的心理建树 , 能够去接受即将到来的危机和挑战 。 而没挨过打的孩子 , 有可能遇到困难的时候 , 会不知所措 , 一点小的风浪就可以将其击倒 。
所以说 , 面对孩子犯错时 , 父母可以适当地打孩子 。 但是打孩子不能太过用力 , 掌握好适度的原则 , 即力度要合理 , 学会点到为止 。 否则 , 就容易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 , 比如孩子的身体出现损伤 , 心理变得敏感 , 甚至孩子会因为被打而极度愤怒 , 与父母对打 , 造成悲剧的发生 。
3、情绪管控存在差距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文章图片
在孩子犯错时 , 父母极易被激怒 , 一瞬间怒气冲顶 , 就会打孩子 。 那么 , 经常被打的孩子 , 相比较于没挨过打的孩子 , 他们的情绪较易受到感染 , 变得喜怒无常 , 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而且 , 经常被打的孩子 , 常常会心绪不稳 , 遇事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 做事也会比较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