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幼儿园转制后如何聚人心

笔者接到调令 , 要接管一所由企业办转为教育办的公办园 。 幼儿园已经举办20年 , 老园长恰好到退休年龄 , 其余非编教职工全部留任 。 本以为公办园是“香饽饽” , 企业办转为教育办 , 教师们会满心欢喜 , 但实际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始料未及 。
见面会上 , 教师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我上任第二天便有两位教师担心不适应公办园的工作节奏 , 准备辞职转投其他民办园;有教师对我不熟悉 , 怀抵触心理 , 工作起来缺少动力和活力;之前因工资偏低导致教师流动性大 , 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居多 , 平均年龄只有24岁 , 工作经验和能力都亟待提高……诸多问题摆在我面前 , 打乱了原本的发展思路 。 怎样让教师们尽快有归属感、有凝聚力、有上进心 , 成了当务之急 。
去除“心病”
让幼儿园成为第二个家
面对种种问题 , 如何将松散的人心拧成一股绳呢?我们追根溯源 , 从消除教师的“心病” , 赢得信任入手 , 先解决思想上的根本问题 。
王老师是大班班主任 , 对于幼儿园转制 , 她经常在其他教师面前议论:都说公办园要求高、工作辛苦 , 工资也高不了多少 , 还可能被在编教师取代 , 大家趁早别那么积极 。 她的言论动摇了很多人的积极性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
面对王老师的不利言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 我没有指责 , 而是约她一起到幼儿园的“心灵驿站”边喝咖啡边聊天 。 温馨的环境和真诚的沟通让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 她担心变成公办园后 , 随着在编教师的加入 , 自己能力不行 , 班主任地位被取代 , 工资待遇会随之减少 。
随着一对一不同形式的深入了解 , 我发现存在这种顾虑的教师不在少数 。 我们随即召开教代会 , 开门见山地对教师们的顾虑表示理解 , 同时公布了同工同酬的待遇政策、考取在编教师的条件要求和考核激励制度等 。 教师们得知一直未能享受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得以保障 , 也了解了“有为才有位”的激励措施后 , 重新燃起了工作激情 。
教师对薪酬的担忧 , 透露的是体制变化带来的焦虑 。 化解后顾之忧只是第一步 , 让团队产生归属感、形成凝聚力才是长远之道 。 我把积极沟通作为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金钥匙” , 主动和教师们加微信好友 , 方便随时交流;建立“献策箱” , 增加沟通渠道;与教师们相约“心灵驿站”咖啡吧 , 倾听心声;手绘专属祝福贺卡作为教师节礼物……心与心的距离就这样一点点拉近了 。
同时 , 我们还组织恳谈会 , 从老园20年的办园历程中寻找提炼幼儿园的文化价值点 , 将教师们对幼儿园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对新园的憧憬与期待 。 在反复研讨碰撞中 , 大家明晰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规划了幼儿园的发展愿景 , 制定了短中长期发展规划 , 这既是对幼儿园发展的传承、情感的延续 , 也让团队的心更齐了、干劲儿更足了 , 有凝聚力的幼儿园成了教师们的第二个家 。
设立“问题墙”
让团队成长有动力
幼儿园80%都是入职3年左右的新教师 , 有激情、有活力 , 但缺经验 。 面对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 , 如何满足需求、找对方法 ,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速跟上幼儿园发展的步子?
新教师工作中问题频发 , 他们为此苦恼不已 , 纷纷找我诉苦 。 何不从解决问题入手呢?于是 , 幼儿园设立了“问题墙” , 大家将问题随时用便利贴写下来 , 从中选定典型问题作为每周教研的主题 。
小(1)班的蒋老师是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 , 每天午睡值班是最让她头疼的事 。 因为有很多幼儿在听完睡前故事后 , 依然不想睡 , 而且会发出声响影响其他人 。 针对蒋老师的困惑 ,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 解决方案很快出炉:第一步讲睡前故事让大部分幼儿入睡 , 第二步用游戏法(“木头人”)帮助部分入睡慢的幼儿 , 第三步用一对一抚触按摩法帮助个别入睡困难的幼儿 。 蒋老师将这些方法用在后来的午睡值班中 , 屡试不爽 。 尝到同伴互助甜头的她也更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思考方法 , 解决问题 , 并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 这也成了教师们在工作中收获成长的快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