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西安艺术研究所 王婷)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于《左传》情节故事比较简单粗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了详细记载 。戏剧情节叙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 。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中国的悲剧故事与西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的悲剧虽然对立双方在冲突中遭到了毁灭,死亡往往可以让正义得以伸张,西方里面悲剧人物的毁灭都是罪有应得,因此冲突的解决办法必然是和解 。而《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正义的胜利不是和解,而是前赴后继的斗争中正义战胜邪恶 。并且都会夹杂着亲情血缘 。让人性层面上更加高尚甚至有点“大义灭亲” 。正是由于这种“血亲”基础文化造就了中国悲剧的独特性 。
作为经典悲剧剧目《赵氏孤儿》有过京剧、话剧、舞剧、肢体剧以及电视剧、电影各种版本的舞台艺术或荧幕呈现 。此次观看的音乐剧是英国诗人詹姆斯·芬顿改编自元代作家纪君祥《赵氏孤儿》同名作品的改编,所以在剧情上我个人认为并未将耳熟能详的故事做出什么太多的新意,看完整部剧能感受到导演将东方哲学宿命论与古希腊命运悲剧叠加到此次的音剧中 。
文章插图
【赵氏孤儿观后感简短 赵氏孤儿观后感】全剧时长三个小时,歌曲与对白感觉是各占一半的,我也看过一些外国的原声歌剧,发现对白其实没有很多,主要还是以歌曲为主,所以本次演出的体量就显得比较大,中途确实有人离开演出现场,而且支线个人觉得略有臃肿,叙事的节奏也比较缓慢,上半场程英救孤,下半场是赵孤复仇 。上半场的故事叙述我觉得与传统文本的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可以说还是遵循了传统本子的故事,下半场赵孤复仇剧情是很紧凑且紧张的,但是并没有看到剧情上面的步步紧逼,反而音乐让人充满了紧张感,尤其是下半场在复仇主线之外又多出一个程勃游历山河看清真实的世界与魏江军暗中实施复仇的计划,就显得下半场叙事过于分散 。同时,这守护多年的秘密在下半场即将要揭开的紧张感和剧中人物形成反差 。看过京剧《赵氏孤儿》程婴救孤更偏向于忠义报恩,因此对妻子反对救孤的行为是非常愤恨的,并且救孤是必须要做的,如果妻子反对还要威胁杀死妻子,对要被杀死的儿子是没有“人之常情”的不舍和悲痛 。程勃在知道真相之后几乎是对屠岸贾没有半点养育之恩的不舍之情,直接的转向复仇之路 。传统的本子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而创作,所以人物偏于“脸谱化”,没有探讨与研究人性的这一面 。确实因为本剧的故事几乎在我们中国可谓人人皆知,所以在剧情上不管是否紧凑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看懂的,而且也会清楚的知道故事脉络的发展,所以这方面个人感觉可能还需要编剧再次梳理下支线故事情节,它的出现是否丰富了主线故事情节 。
全剧剧情中最让我惊艳的点是在我们中国所有版本中那个最无辜被牺牲的程婴之子一直都是一个符号,是贯穿全剧剧情发展的重要的人物,却从未能在剧中有具体的演员去表演,这次歌剧版的《赵氏孤儿》借用英国话剧版加入了程婴之子的灵魂贯穿全剧,让我们看到了终于有人用爱的方式让这个无辜的孩子再次出现,人性柔软的那一面也被表达出来,而不是一个可以拯救全程的婴孩武器那般冷冰冰的一笔带过 。因为这个角色我也被演员方书剑所吸引,完美的舞台表力,以及全程视角的参与整部剧的过程,看到自己被亲人选择牺牲的态度,将那种恨那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还是有遗憾,程婴之子婴灵的存在也只是以观者的身份贯穿全剧,好像在剧情的推动方面缺少了一点作用 。也只有最后结尾的时候跟程婴的那一点互动觉得他有具体的“戏” 。不过此次的出现已经能让我感到导演对“生命”的敬畏了 。但是我还是希望可以听到这个“第三世界”的孩子的一些歌唱,希望导演可以安排一些关于这个“惊喜”人物的一些与“现实”世界人物的一些隔空对白演唱 。
- 人类与宇宙感悟 宇宙与人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英文600字 英文电影观后感
-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 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
- 舞剧《到那时》观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 五篇英语电影影评200字 英语电影观后感
- 热血教师观后感500字 热血教师观后感
- 雨中的树观后感1500字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 看完绿里奇迹电影总结 绿里奇迹观后感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500字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