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 什么是无产阶级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无产阶级是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但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社会,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不过是在宗教衰落的时代虚构了一个“新上帝”的存在 。与此类观点相呼应,一些学者鼓吹全球化时代无阶级社会已经到来 。面对这些观点,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概念,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应对所谓的无产阶级消亡论的观点 。马克思以辩证的视角多维度地考察了无产阶级范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避免了对这个概念的简单化、教条化理解 。
其一,无产阶级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马克思从现实出发,将无产阶级视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资产阶级产生之前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并不存在 。而随着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也逐渐兴起,及至无产阶级取得斗争胜利之后,就会逐步消灭自己及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使无产阶级范畴消亡 。其二,无产阶级是一个规定性范畴 。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仅指代工业无产阶级,大工业生产普遍化以后,工人完全丧失原先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劳动技能也被机械性劳作所替代,这就使所有工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渐趋同 。生产机器的大规模应用使世界原本的地域性特征被完全打破,使工人由原本孤立的存在状态走向联合,成为真正具有革命性、组织性的无产阶级 。其三,无产阶级是一个共同体范畴 。马克思从物质基础、斗争目的、存在状态三个方面将无产阶级定义为“真正共同体”:首先,构成无产阶级的个人均丧失了生产资料,因而他们具有共同体形成中最关键的物质基础 。其次,作为共同体的无产阶级有着坚决的革命意识、明确的自我认知与长远的斗争目标 。最后,在无产阶级组成的真正的共同体之中,各个人自由联合在一起,没有阶级压迫与对抗 。其四,无产阶级是一个道德范畴 。在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中,一些为之服务的理论家一直试图建立“人性自私论”的道德体系,从而宣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马克思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超越社会存在阶段的永恒道德是不可能存在的,道德必然受制于不同的阶级利益 。从这一层面来看,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道德范畴而存在,将会在未来的历史中取代资产阶级道德,这种无产阶级的道德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等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道德便成为了全人类的道德 。此时,道德也就不再是经济利益的掩饰词,不再具有阶级性 。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观点 。总的来看,他们的理论大多立足于工人阶级绝对数量的减少以及经济、政治意义上阶级斗争的淡化 。比如,一些西方研究者虽然以马克思的继承人自诩,但在理解无产阶级范畴时却与马克思的理论背道而驰 。他们宣称当前资本主义文化早已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性、抵抗性消失殆尽,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沦为“乌合之众” 。当前工人阶级的生活、教育、消费等诸多方面确实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不论是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感受,还是从一系列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来看,工人阶级的阶级现实感仍然非常明显,阶级社会仍然存在 。笔者认为一些理论话语的不实之处基于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以物质生活水平作为阶级的唯一衡量标准,二是以静止的分析方法替换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此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是将生产、再生产作为资本主义存在、发展的核心环节,而一些西方研究者过分强调消费对无产阶级的影响,选择性忽视了无产阶级所具有的生产性力量 。以他们的逻辑来看,工人阶级不是处在激烈的抗争中,就是突然陨落并无以为继 。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到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未看到无产阶级变化了的斗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