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讲究成本与结果成正比 营收和成本成正比吗( 二 )


该业务板块占比高,也直接影响了滴滴财务数据的增长情况 。以2020年Q1的205 亿元收入和2021年同期的 422 亿元做对比,增幅达到106% ,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出行服务市场恢复正常带动 。在疫情的影响下,这种模式祸福相依 。在前期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出行业务受阻,但随着国内情况好转,滴滴反而在国际市场一片哀嚎的情况下稳住了基本盘 。
如网约车巨头Uber在2020年Q2的营收为2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1.66亿美元下滑29%,较上一季度的35.42亿美元下降37% 。
CIC 的数据显示,按年活跃用户数和平均每日交易量计算,滴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其在中国拥有 3.77 亿年活跃用户和 1300 万年活跃司机 。
立足于中国出行业务,滴滴也在尝试打破业务结构单一的魔咒,其国际业务收入从2020年Q1的7.7亿元增长至 2021 年同期的8亿元,交易次数也从3亿笔增至4亿笔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疫情持续发酵的情况下,滴滴的国际出行业务也大受影响,核心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的外卖业务,抵消了出行业务的滑坡 。Uber也同样如此 。
国内出行业务和国际业务构成了滴滴的核心平台,截至 2021 年3月31日,这两部分的 GTV已经达到人民币 2442 亿元(373 亿美元) 。而Uber今年一季度的总订单额为196亿美元 。在市场的覆盖程度上,在全球范围内,滴滴已经在15个国家/地区的近4000个区域开展业务 。
在滴滴的第三块业务收入构成,即其他业务中,涉及范围比较广 。其中围绕出行布局的矩阵非常醒目 。滴滴将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自动驾驶定义为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 。
滴滴推出了汽车解决方案,除了帮助司机租赁车辆,也在后续的车辆的持续运营中降低成本,如为驾驶员提供了在网络中的 8,000 多个加油站以及维护和维修店网络中享受燃油折扣 。2020 年,滴滴台上约有 300 万司机至少使用了一种汽车解决方案 。显然,通过对司机更深度的服务,有利于增加司机对于平台的粘性 。
此外,为了服务平台上的电动车车队,滴滴建立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在 2021年第一季度占公共充电总量的市场份额超过 30% 。
与内燃机汽车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使用率增加带来的成本降低抵消了电动汽车更高的前期成本 。据测算,从驾驶员的角度来看,目前内燃机车共享出行每公里的成本为1.1元/公里,而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每公里的成本为0.8元 。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在低线城市拥有更大的扩张空间 。
实际上,无论是车服网络、还是电动车业务等,都是滴滴完善出行服务生态的策略,同时形成新的收入来源 。
司机收入成本约占收入8成
2012年,中国有十余家互联网打车公司成立,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 。如今,滴滴已经成为网约车市场的头部公司,虽然已经实现该业务盈利,但业务利润并不算高,主要是由于近8成收入都分给了司机 。
2020年,滴滴曾公布网约车成本结构: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 。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
滴滴的收入成本主要包括,中国网约车业务的司机收入和司机奖励、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折旧及其他相关成本,分别在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占1278 亿元、1397 亿元和 1258 亿元,分别占总成本的86%、86%和81% 。
相较于滴滴网约车的成本结构,单车业务的硬件成本和折旧成本显得九牛一毛 。

生意讲究成本与结果成正比 营收和成本成正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