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讲究成本与结果成正比 营收和成本成正比吗( 三 )


文章插图
中国网约车业务的司机收入和司机奖励是影响其收入成本增减的重要因素 。2020年,滴滴的收入成本下降了1258 亿元,幅度达到 9.9% 。主要原因也是是由于网约车司机收入和司机奖励减少了人民币 169 亿元 。而2021年Q1其收入成本增至376亿元(57亿美元),增长了117% 。这主要是由于网约车司机收入和司机奖励增加了164亿元 。
除了司机端,消费者端的补贴优惠也增加了滴滴的销售和销售成本 。该项费用费用从2020 年 Q1的18亿元增加 189% 至 2021 年同期的51亿元,滴滴解释主要针对消费者的补贴增加了 19 亿元 。
对于消费者的补贴是出行平台前期获取客户量的重要举措,尽管滴滴已经拥有行业第一的客户数量 。但一方面,网约车市场玩家众多,且不乏美团这类大厂玩家,滴滴需要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必须不断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下沉是互联网行业的大趋势,满足低线城市的需求成为新的增量市场 。
去年,滴滴推出花小猪,并且通过补贴用户的方式快速落地,这或许也是其营销成本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2020年下半年滴滴曾表示,花小猪上线以来,其注册用户中90后占比超过60% 。抓住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就是抓住未来的增长点 。
显然,其营收和成本是成正比的关系 。滴滴也表示,随着车队扩大,平台覆盖范围扩大,收入成本将在未来期间持续数量增加 。
滴滴网约车的纯利润空间是否还可以扩张?目前,这个问题对于滴滴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因为需要保证消费群体不流失的前提下,还要兼顾不动司机的“蛋糕”,那所有收缩压力都来自经营成本的降低,但实则是这部分可收紧的空间并不大 。
所以,滴滴的一个策略是以“量变”实现“质变”,当客户量足够多,平台覆盖足够广,订单量足够多时,就迈过了盈利平衡点 。
据CIC预计,共享出行渗透率将从 2015 年的 1.2% 增加到 2025 年的 8.1% 。预计到 2040 年,共享出行普及率将占中国出行总支出的 35.9% 。基于乘车次数,共享出行占总出行量的百分比从 2015年的 0.7% 增加到 2% 。共享出行渗透率的提高转化为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在这个节点,滴滴将迎来收割的季节 。
横向进化
“我们面临来自现有、成熟和低成本替代方案的激烈竞争 。”招股书中说道 。
以滴滴核心的出行服务来看,目前的确已经出现市场饱和的现象,虽然低线城市还有挖掘的空间,但是增量是相对可见的 。滴滴需要一套横向的业务扩张策略,即如何基于已经积累的人和场景发掘新的业务,其称之为“额外服务的机会” 。
横向进化的业务多个业务场景,不仅给滴滴带来了营收,也带了不少投资收益和资本故事 。而软银虽然在滴滴母公司中逐步减持,但却不断出现在其新业务的子公司融资中 。
招股书显示,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在3月底被分拆:滴滴上市主体在橙心优选中的权益减少为少数(minority),因而社区团购不再计入合并财务报表 。在经历了A1和A2轮融资以及可换股债券的一系列资本操作后,橙心优选的最新估值为18亿美元,滴滴持有橙心优选总股本的32.8% 。
据媒体报道 ,如果橙心优选在A轮融资结束的5年后没有完成IPO,那么这些A轮投资者对橙心优选的持股可转换为对滴滴的持股 。
橙心优选成立至今刚刚一年,高估值源于业务的快速增长 。据其披露,截止2020年11月,该业务上线5个月后,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超过兴盛优选的日单量500万 。
订单的快速崛起,背后是流量复用+资源复用的逻辑,更少不了滴滴起家的快速地推的执行 。滴滴首先在超级APP中增加一个在线市场的入口,实现用户流量复用;紧接着,滴滴依靠出行累计下的LBS区域熟悉度以及司机资源,形成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供应商将货物发送到其区域仓库,第三方司机从中提货并最终将订单交付到提货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