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什么叫“奉天”?“奉天承运”又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老沈阳名叫奉天 。可你们知道多少和奉天有关的故事呢? “奉天”作为一个省、一个市、乃至一个街道的名字,应该不是偶然,它寄托了一种美好理想,即应天而生 。那么,历史上的“奉天承运”又意味着什么呢?奉天街是文化的遗存,是沈阳市历史变迁的见证,那么奉天省和奉天府是怎样的呢?今日的奉天街只是为了纪念吗?【沈阳为什么叫“奉天”?“奉天承运”又是什么意思?】和沈阳这个城市有关的街巷我们曾经介绍过盛京路、沈阳路,其实沈阳还有一个和城市有关的大街——奉天街 。其名字昭示了沈阳曾经的历史,它以沈阳曾经的地名命名,在各条古老街巷中显得十分特别 。“奉天”不仅让人联想到“奉天承运”,还会联想到奉天省、奉天府以及奉系军阀等和“奉天”有关的往事 。

沈阳为什么叫“奉天”?“奉天承运”又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奉天”即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即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 。这本是封建王朝皇帝绝对的君主专制的托词 。它是帝王诏书上的用语,秦朝起开始使用 。《史记》记载:“秦始皇兼并天下称帝,有人进言说,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即黄龙地螾;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即从天上而来降到王宫的火舌化为红色老鸦 。如今的大秦正是得水德之时,当年秦文公出猎,得黑龙,正是水德之瑞兆 。”由此看来,秦朝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此为承运 。而秦代以前的皇帝解释天命所归时总是用继承上天旨意,此为奉天 。后来秦代之后,皇帝们便干脆二者都用,成了“奉天承运”的皇帝 。“奉天承运”一词用在诏书上,则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给臣子的敕命中必称“奉天承运皇帝”,后来渐渐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 。清代俞樾的《茶香室续钞·奉天承运四字》中提到:“按此条,论奉天殿名而及之,是知‘奉天承运’四字,至今循用,实始于明初也 。”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奉天永昌”字样;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等 。而到了清朝,这个套语十分流行,人们所熟悉的某位宣旨者高呼此口号就是这样的 。清代不仅故宫继承了明代的,而且各种体制也多有传承 。诏书也一样,当然“天命”、“顺天”、“承德”的思想也一并传了下来 。清朝的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 。
这断句究竟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要仔细思量,不过再怎么读,意思还是一样,都是皇帝为自己继位找的富丽堂皇的说辞罢了 。对抗日名将的纪念在奉天街与市府大路交会处附近的一处寺庙里,有座石碑,上面镌刻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那就是一位抗日名将捐助重修家乡建筑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