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特才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特才

文章插图
“破坏分子”、“反叛者”……这些被老师和父母看作是没教养、不听话、学坏了的问题儿童,却很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比同龄人高出一筹的能力 。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特才】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认为,此类问题儿童其实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 。所谓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行为疾病 。与其说是疾病,倒不如说是这些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他们是一群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
这些儿童行为是有些怪,但他们不是精神病,尽管会给老师和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但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 。在众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他们很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或老师,受不到“个体化”的教育 。最好的方法是能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否则孩子的“天才”很可能会扼杀在摇篮中,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斥而变成真正的“问题儿童” 。

不要停留在过去
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现残率为9.68‰



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上海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7岁以下儿童现残率为9.68‰ 。
残疾儿童如果早期发现并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康复效果,缩小他们与健全儿童的差异,这已成为专家们的共识 。上海市从1998年开始,先后设立了40个针对聋儿、智残、肢残儿童的康复机构 。到去年底,全市已经训练了7岁以下聋儿1337名,其中244名康复后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 。
专家们说,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并及时接受专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积极创造并改善孩子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特才
“过分社会化”并非好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见到非常“乖巧”的孩子,他们在行为上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也比同龄的孩子更听话,让大人放心 。在家庭中,他们听父母的话,讲究卫生,乐意为父母做事;在学校中,他们尊重老师,学习努力,爱替老师做事,善于讨好班上霸道的同学,爱耍小聪明等 。总之,他们的行为过早失去了孩子应有的顽皮和天真,表现出与年龄不符合的“成熟” 。
有的父母为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殊不知这种“过分社会化”对孩子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有序的过程,若人为地加速这一过程,虽然可以获得表面上的超常发展,但它是以牺牲发展的有序性和渐进性为代价的,会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适合年龄阶段的发展内容,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
导致儿童过分社会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父母的刻意培养,即父母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厌其烦地依照自己心目中 “好孩子”的标准来矫正孩子的行为,二是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许多孩子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往,受父母和语言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较多,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小大人”;还有,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中,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对其过分社会化也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了“过分社会化”的表现,父母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而要认识到它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恰当地进行教育引导 。

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现残率为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