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暴利”时代 汽车经销商迎“生存大考”( 二 )


盈利走低
与日俱降的销量,不降反升的成本,让经销商们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调查报告》显示,相比2019年,2020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面略微下降至38.3%;平均毛利率负值凸显,为-3.5%,似乎陷入了“销售即亏损”的魔咒 。
“汽车行业现状就是微利,车辆本身已经不赚钱,加价购车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盈利来源只有三个:一是赚厂商的钱,主要是返利;二是赚保险公司的钱,车辆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会第一时间拉来维修;三是赚银行的钱,就是汽车金融这块 。”田雨告诉采访人员,一家汽车销售门店的固定开销包括房租、水电、工资、停车场费用等,成本高昂,如果光靠卖车、维修保养是无法支撑的 。
正如田雨所说,汽车行业的暴利不再,相反地,在销量下滑、厂商销售任务压力下,经销商们正在采取多种方式让利消费者以去库存、提销量 。
连日来,采访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两家英菲尼迪4S店内,QX50和Q50L的基础优惠就能够达到6万元和4万元以上;而上海市某奇瑞4S店目前也正在进行降价销售,其中瑞虎3X的价格下调了近6000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领克4S店,则直接张贴了一张优惠表,显示领克家族几款车型的优惠可达2000~16000元不等 。
不过,并非所有的汽车降价都能换来销量,张凡无奈地向采访人员表示,“有时候全款卖一辆车,利润只有几百元,还不如一双鞋子利润大 。事实就是,越降价越卖不动 。”
数据统计,今年7月份,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最新一期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较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沈进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高库存是‘万恶之源’ 。”而一些高库存重压下“自救”失败的经销商只能无奈退网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经销商总数为2.98万家,其中退网4S店数量达到1019家 。
考核承压
事实上,在交流过程中采访人员得知,田雨所负责的豪华车品牌自今年5月以来表现优异,所负责的门店月销量更是排在该品牌全国门店中的第三位,但焦虑依旧如影随形 。
“每个月的销量指标都是递增的,比如说你这个月完成了180辆的销量,那么下个月集团给到你的任务就是200辆,再下个月就是220辆 。厂商给的返利也是根据任务完成量来考核的,完成率达到100%自然比达到90%拿到的返利高,这其中甚至细化到每个车型的每款颜色,而不是看总销量,没法去讲道理 。”田雨向采访人员透露,在返利考核方面,其面对着来自厂家和经销商集团的双重压力 。
考核有多严格?一位已经转行的汽车经销商告诉采访人员,一般汽车厂商在考核4S店时会有多重标准:一是明访,二是暗访,三是销量考核 。“明访指的是,定期会有领导到4S店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店面整洁度、服务是否达标等 。暗访则一般通过查店内摄像记录进行,检查4S店服务是否达标、是否有扰乱市场行为等 。假设满分是100分,在上述三个环节的考核过后,不达标的部分相应减分,在年终考核时,厂商会根据4S店的得分来评判给予多少返点 。比如得80分,可能给你300万元,60分只有200万元 。因此,4S店一般为了拿到更高的返点就会想尽办法完成考核任务 。”
“基本上一个礼拜会有15批密采,可能5批客户里面就有3批实际上是来考核你的,检查你接待流程是否符合规范、销售顾问专业知识是否过硬,后续还有满意度考核,假如一个月卖了200辆车,其中有超过两个满意度不达标,就会给你扣分,这些都跟返利挂钩 。”田雨苦笑着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