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孩子这样上幼儿园( 四 )


田田是整个幼儿园唯一的中国小朋友 。妈妈曾担心她能否适应 。班主任霍林格女士自信地说:“曾有一个入园前只会说西班牙语的孩子 , 很快就适应了 。孩子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想象 , 你放心吧 。”果然 , 热情开朗的霍林格老师很快博得了田田的“芳心” 。老师还请田田妈妈将教室里的英文图卡补充上相应的汉语 , 和英语、西班牙语一起展示 。
春节前 , 霍林格老师特意向田田妈妈请教中国年的传统习俗 , 并安排了“中国年”派对: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都穿上“中国红” , 教室门口还贴上了“春联” 。她还特意安排田田教小伙伴们如何使用筷子 。
123
美国:学前教育关键在家长


德国老师:详细记录成长点滴、吃饭睡觉让孩子决定
孩子入园时 , 老师会给每位家长一封信 , 告诉他们孩子将如何度过幼儿园的3年时光 。离园时 , 家长会收到老师总结整理好的大本子 , 上面贴着孩子所有的美术作品、个人照片及每次活动的反馈等 。此外 , 老师给每个孩子写日记 , 记录他们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每天放学时 , 老师都会详细告知家长 , 孩子这一天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换尿布以及说出的新词等各种情况 。
午饭时间 , 3岁的本尼在餐桌旁左顾右看 , 就是不吃东西 。老师并没有喂他 , 而是让他坐下 , 用手势启发他自己吃饭 。直到吃饭时间结束 , 本尼仍一口没吃 , 老师就把饭菜“没收”了 。德国幼儿园从来不喂孩子吃饭 。本尼现在不会自己吃 , 下次就会了 。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 。
在德国 , 大人不强迫孩子去做什么 , 也不大包大揽 , 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 。若老师帮他完成某些事请 , 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 , 缺乏创造性 。幼儿园提供3个午餐时间:
中午12时、下午1时和下午2时 , 孩子可以自己决定何时用餐 。午睡时,如果孩子在床上躺20~30分钟还没睡着 , 老师也尊重他的意愿 , 可让他出去玩 。
英国老师:让孩子尽情玩耍
英国老师非常愿意放手让孩子们在户外自由玩耍 , 锻炼他们的体质 。孩子们可以把自行车骑得飞快﹑把秋千荡得比天高﹑把拖斗车玩得咔咔响﹑把滑梯变成脚朝上趴着滑下的大玩具 。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地跑﹑闹﹑笑 。只要孩子不累 , 再大的运动量 , 老师都不限制 。
日本老师:温柔纠正坏习惯
午饭后 , 孩子们都在刷牙 , 只有一个男孩拿着牙刷乱比划 , 不好好刷牙 。老师看到后 , 拉着他一起坐在水池边的小凳子上 , 唱起了刷牙歌 。歌词中详细地告诉孩子如何刷牙 , 小男孩儿伴着节奏 , 很自愿地刷起来 。整个过程 , 老师没有急躁 , 也没有伸手帮忙 。园长告诉采访人员 ,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是孩子性格的根基 , 老师举止得体 , 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
所以 , 几乎看不到日本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大声训斥或发脾气 。
老师们这样说
美国——从事幼教工作24年莫里森女士介绍 , 孩子的社交和情感能力被认为是个体成长的首要因素 。幼儿园教育成功的长远标准 , 是孩子能否尽快融入小学、中学 , 甚至大学以及工作中 。自信友好、专注坚持、交流情感、听从指引并主动参与活动 , 是幼儿园老师工作的“考量标准” 。在让孩子们认知自我的同时 , 还要帮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