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

【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我们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 , 把儿童的行为和感情用“好”“坏”来区分 , 使儿童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责怪 。如:儿童可能喜欢某种活动 , 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屉里的东西等 , 总免不了被成人说成是顽皮、胡闹 。由于儿童不可能知道怎样做成人才认为是多的 , 又由于依赖成人 , 就非常想要讨成人的欢喜 , 这样 , 儿童就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没有把握而喜欢看成人的脸色行事 。其实儿童看待自己的错误比我们心里想的要严重得多 , 因而儿童在我们成人责怪他的时候常常忍受着内疚的沉重负担 。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脸的男孩子 , 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 , 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 , 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 。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 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 , 也不爱与其他孩子交往 。在老师的要求下 , 她的父母每天都尝试着鼓励她带玩具到幼儿园去 , 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 , 逼得急了 , 她就边哭边喊:“他们要抢我的玩具呀!”
为什么有的儿童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 , 而有的儿童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玩呢?我们如果按成人的规范来判断 , 会认为前者大方、慷慨 , 而后者自私、不友好 , 于是我们很可能会向后者提出要求 , 要他“试一试和别人一起玩” , 或告诉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很开心的”等等 , 如果这孩子还是不愿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 , 但转眼又我行我素 , 我们很可能对这孩子产生了偏见 , 并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 , 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
其实 ,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表面问题 , 而是行为的实质问题: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儿童是有安全感的 , 容易与人友好相处 , 他不怕吃亏 , 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权利;而不愿意拿出东西和别人一起玩的儿童是缺乏安全感的 , 他并不是自私或不友好 , 而是对自己应付别人的能力没有信心 , 这样的儿童在面临新情况或困难时 , 常常会退缩、反抗、甚至攻击别人 。那么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变行为 , 而是先充分地给予孩子安全感 , 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 那么上述情况就迎刃而解了 。
策略之二:让孩子有为自己的事作决定的机会
杰杰从幼儿园回家后在看动画片 , 外婆烧好了饭菜 , 叫道:“杰杰 , 吃饭啦 。”杰杰先是不理不睬 , 外婆又叫道:“杰杰 , 快来呀 , 饭菜要冷掉了 。”杰杰头也不回地说:“不要吃饭 , 我要看动画片 。”外婆对一旁的外公使了个眼色 , 外公乘杰杰不注意 , 悄悄将电视频道转换了 , 立即换来了杰杰的大哭大叫 , 外婆好说歹说都听不进 , 最后以外公狠狠打了杰杰两下屁股才把杰杰“打到了”饭桌旁 , 但是杰杰是含着眼泪吃饭的 , 这顿饭一家人都吃得没有味道……
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 有时成人还为了省“麻烦”而索性将饭菜端到电视机前让孩子一边看电视 , 成人一边喂饭 。不论是强迫孩子“按时进餐” , 还是迁就孩子“边看边吃” ,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也许我们可以在要求孩子吃饭时 ,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 自己为自己拿主意 , 例如:孩子可以在“看完正看到一半的动画片 , 马上来吃饭”与“再看两分钟就来吃饭 , 然后在吃完饭后还能看一个动画片或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两者之间选一个方案 , 这样 , 孩子自己做出了选择和决定 , 执行起来会比较乐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