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捂汗”致高热惊厥

甲流、流感、普通感冒……近来依然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广州很多医院的儿科门诊都人满为患 。不少年轻父母抱着发烧的宝宝,一脸焦虑,他们表示,在家已经试尽各种方法,但似乎都不奏效 。
甲流、流感、普通感冒……近来依然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广州很多医院的儿科门诊都人满为患 。不少年轻父母抱着发烧的宝宝,一脸焦虑,他们表示,在家已经试尽各种方法,但似乎都不奏效 。
盖大棉被“捂汗疗法”?错!新生儿发烧立即喂退烧药?错!要求医生马上输液?错!中药敷脚底治疗肯定没毒副作用?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李栋方博士告诉采访人员,临床发现,在处理宝宝的发烧问题上,很多父母和长辈都存在认识误区 。
误区一:发热捂汗可以帮助退烧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 。有的老人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千万别再受寒;有的家长则表示,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
“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李栋方介绍,孩子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 。
“很多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 。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 。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洗身体也是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李栋方表示 。
误区二:一发烧就应立即吃退烧药
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冲到儿科,焦急地告诉医生孩子发烧了,必须马上吃退烧药!“听说如果不吃退烧药,孩子持续发烧可能会烧坏大脑!”这对父母表示 。
“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新生儿不能使用退烧药 。”李栋方介绍,事实上,2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 。“因为新生儿体质弱,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 。一般情况下,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 。”
他表示,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贴退热贴、洗热水澡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此次再次发烧,则来势比其他孩子更为凶险,对这类孩子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之前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
误区三:高烧也不吃退烧药 怕影响医生诊断
孩子都已经烧得满脸通红了,家长见到医生还说没有给吃退烧药,说怕吃了退烧药,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
李栋方表示,最好随时配备体温计给孩子测体温,一旦高烧超过38.5℃以上,就应该及时吃退烧药 。“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诊治患儿 。现在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才抱来医院,一等还得三四个小时才能看病、治疗,然后缓解 。长时间高热不处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
误区四:输液一定会退烧快一些
据儿科医生反映,常有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认为输液孩子可以快点退烧,快点回学校上课 。
“其实小儿发热治疗,原则上是不用给予输液的,因为绝大部分孩子的发热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李栋方介绍,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输液并不见得使其病程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