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们都是如何利用高山峡谷来取得战争胜利的?


诸侯国们都是如何利用高山峡谷来取得战争胜利的?

文章插图
打仗打得多的时代,国与国皆重视防御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关隘 。这些关隘皆建在高山峡谷之间,因其地势险要,又易守难攻为故,凡这些山谷之中,往往发生过众多著名战事 。不仅天子重视山谷关隘,诸侯国君乃至军中战将也皆重视 。秦国孟明视等在崤山遭遇晋国大军,晋国先轸也是在崤山山谷中设下伏兵,全歼了秦国大军 。这崤山之地,在春秋战国以前就为兵家所重视,即便周天子也以此为壁垒,所谓“镐京左有崤、函,右有陇、蜀”,天子都城自然也是看中了崤山之险固 。
举凡国与国之间,皆占据山谷为隘口,进了山谷,就是进了关口,进了国 。出了关口,就是出了国 。入关和出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进出山谷 。越是在这样的地方,就越能出现很多著名的事件,比如孟尝君出函谷关,就有鸡鸣狗盗的故事 。还有伍子胥出昭关,也是有一夜白头的故事 。
昭关之地,有山有水,其间水路可通吴越 。伍子胥要过昭关,就是要走水路去往吴国,因为走陆路的话,楚国已遍晓诸侯,满天下的通缉伍子胥了 。而吴国与楚国时有相争和对抗,伍子胥只有去了吴国,也才能求得生存之路 。因为江南吴越之地,多山谷河湖,因此此地之关隘,在山谷之间又有河流,很多关隘既建在山谷,又建在水上 。如吴国国都城外,有座防御越国的关隘,即是为石门关 。而越国人范蠡则也在浙江之口筑城,是为固陵关 。
诸侯国们都是如何利用高山峡谷来取得战争胜利的?

文章插图
齐桓公攻打孤竹令支的时候,途中经过伏龙山迷谷,这迷谷“风过处,人马俱不能存立,中人毛发辄死;又风沙刮起,咫尺不辨 。若误入迷谷,谷路纡曲难认,急不能出,兼有毒蛇猛兽之患 。诚得一人诈降,诱至彼地,不须厮杀,管取死亡八九”,就是有“百万之众,不能飞越也” 。齐国与燕国之间,山谷也有众多,而齐燕两国也多利用山谷设置关隘,根据《东周列国志》来看,至少就有蓟门关、葵兹关等数个关隘 。
晋国与中山国之间,有座山谷是为白羊关 。这白羊关本是仇由国和中山国所建,这两国本为狄人后裔,受中原诸侯国排挤封堵,逃奔太行山中,几代耕耘而后建立了仇由国和后来的中山国,在山谷密林之间建立关隘,就是要防中原诸侯国攻打,只是没有想到山谷之险,也抵不过人心之贪 。后来智伯假送大钟给仇由国,被大摇大摆地迎进了白羊关,仇由国据此灭亡 。后来赵国人也是率领大军,攻破白羊关后,灭亡了中山国 。
在秦晋和秦楚之间,还有座重要关口,也是建在山谷之中,是“三秦要塞”,更是秦国东出南走的重要通道 。关西为秦国疆域,地势平坦,出关东行,崖高谷深,相当难行,所谓“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 。”可见武关之重要 。秦、韩、赵之间还有个壶关,隶属于后来的上党郡 。当年秦国众将,围绕这里展开过无数攻战,白起正是攻破了壶关后打破了上党郡防御体系,才能长驱直入,攻向赵国长平关 。而长平关,当然就是长平之战爆发之地,更是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之地 。
诸侯国们都是如何利用高山峡谷来取得战争胜利的?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后,信陵君和平原君组五国联军反攻秦国,打得秦国大军连连败退,领兵之将王龁也是带着五万残兵退往潼关之地 。潼关的位置,在秦国核心区域即关中平原的东部区域,占据着秦、晋、郑等地的交叉区域,这些区域又多为山谷密林,北有黄河,南有秦岭,西近华山,其间山峦叠嶂、谷深崖绝,可说是天下之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