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首先大家应该清楚,并不是说大清的江山非道光不可,而是就当时的局面而言,道光是合乎常理的人选,虽然他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因为嫡长子“穆郡王”身体较差,在刚刚出生几个月后便夭折了,这就使得排名第二的嫡次子道光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嘉庆皇帝的嫡长子,拥有了合法的继承地位 。
在古代的时候,不论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是汉人建立的政权,因为受到了儒家经典影响,所以在行为规范,以及制定法典、制度时都以儒家思想为蓝本 。一是因为该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的时间较长,已经达到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如继续沿用这样的思想为统治手段,可以帮助一个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定 。而在众多儒家思想中,“嫡长子”制度是皇家最为看重的,这涉及的是一个皇室政权的更迭,以及储君的设立 。
该制度的诞生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首先,好的一面是解决了兄弟对于储君之位的激烈争夺(排除玄武门之变类的暴力政变),让非嫡长子或是非嫡子的皇子明白,自己是没有资格去争夺储君之位的 。

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文章插图
【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而不好的一面是,并非各个嫡长子和嫡子都有成为皇帝和储君的天赋,所以在选贤任人上有一定的局限行 。正是如此,所以很多皇帝虽然打着的是立“嫡长子”的口号,就他们的实际操作来看,并不是如此,当然这样的只是一部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立嫡不立长的制度,在中国古代的皇家中,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也是皇室们都遵循实施的规则 。
所以,在嘉庆皇帝思考立谁为储君时,道光皇帝的“嫡子”身份便是让他在后来登临大宝、成为九五,并继承祖宗大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
隔辈亲不仅是现代社会中的现象,在古代的帝王家族中也是存在的,细数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有隔辈亲的情节,就如清朝之前的朝代大明,就将“隔辈亲”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隔辈亲”不仅会让小皇孙得到他皇爷爷的夸奖和奖励,也会成为后期让他成为一国之君的重要依托 。就如明太宗朱元璋来说,他在最初的时候,将嫡子朱标定为继自己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可是因为朱标身体的原因,明太祖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虽然朱标去世了,但是大明王朝还需要运转,大明的基业还要有人托付,正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间,他没有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他的其他儿子,而是传给了他一直很喜欢的皇孙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
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文章插图
其实在之前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将皇帝传给自己已经成年了、并且已经经历了大风大浪磨练的儿子们?其实朱元璋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对于长子朱标的感情浓厚,久而久之使得皇帝更加爱屋及乌的喜欢朱允炆 。而另一方面,老人都有隔辈亲的习惯,所以他对于自己这个懂事又孝顺的孙子很是看中和喜欢 。
古代君王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相比能力来说,他们更看中“孝”,这也就是为什么道光帝会选择咸丰做皇帝,他所看中的便是咸丰身上的“孝”,虽然当时的鬼子六的能力卓著,以至于到最后虽然道光帝选了奕詝当皇帝的同时,还将奕訢封为了恭亲王,可见当时道光皇帝内心之纠结 。
为什么乾隆和嘉庆都认为继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文章插图
除了朱元璋外,朱棣在选择自己下一任接班人的问题上也是这样,也是因为孙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朱棣皇帝通过“靖难”取得了皇位一段时间后,他也开始考虑了自己的立储问题,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大儿子朱高炽,一个是小儿子朱高煦,虽然按照常理来说,朱高炽是妥妥的太子,日后大明的储君,但是因为朱高炽天生形象不好,异常肥胖,还因为脚疾走路不便,所以朱棣对于这个孩子很不喜欢,而对待身材高大,颇有朱棣当年英武之气的朱高煦更加喜欢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