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皇帝除了处理政事外,偶尔也会做几首诗来抒发情感 。其中清朝的乾隆皇帝堪称历代皇帝之冠,一生作诗40000多首 。可惜乾隆皇帝水平不行,40000多首诗歌,仅有一首被选入了小学课本 。而汉高祖刘邦,没啥文化,所作诗歌也屈指可数,但《大风歌》却传颂至今 。像刘邦一样的武夫皇帝,历史上还有几位,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作诗的趣事 。
宋太祖的半首诗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将门,父亲赵弘殷乃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 。后汉初年,他游历四方,寓居襄阳的一座寺庙时,遇到了一个精通数术的老和尚 。老和尚不仅传了他一套拳法,而且还指点他往北出发,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 。后来郭威建后周称帝,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所以赵匡胤可以算得上妥妥的武夫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赵匡胤剧照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先后攻灭了后蜀和南汉,还有一个心腹大患尚未解决,那就是:南唐 。开宝八年,赵匡胤出兵讨伐南唐 。南唐国主李煜派给事中周惟简、修文馆学士承旨徐铉一同去开封,请求赵匡胤罢兵 。虽然南唐在军事上抵不过大宋,但在文化上,徐铉却很有底气 。毕竟国主李煜可是“词帝”的段位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李煜
所以在徐铉眼中,赵匡胤就像来自城乡结合部的乡巴佬一样,他打算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替南唐解决这次危机 。为了凸显南唐的地位,徐铉盛赞自家国主李煜,称李煜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 。赵匡胤让徐铉朗诵李煜的作品,徐铉便当庭朗诵了李煜新作的《秋月》之篇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徐铉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道:“这是寒士写的诗,我不会念这样的诗!”徐铉认为赵匡胤再装,明明肚里没多少墨水,还装啥文化人?为了让徐铉信服,赵匡胤说,我在微寒时从秦中归来,在华山下醉卧田间,醒来看到月亮,也随口吟出了两句诗,你且听听看:“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天中万国明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话语一落,举堂皆惊,他们没想到赵匡胤也能做出这样的诗 。虽然在遣词造句方面不如李煜,但在气势上,却远远压倒了李煜的“春花秋月”,彰显了帝王的霸气 。但由于赵匡胤毕竟不是诗词专业户,所以在吟出这两句话后便卡壳了,没了下文 。尽管如此,仍让徐铉心服口服 。
朱元璋的后半首
此后400多年,没人敢接赵匡胤的这两句诗 。有的人是想不出,有的人想得出,却不敢对 。那可是宋朝开国太祖,你若对上了,岂不是要与赵匡胤平起平坐?但朱元璋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他也是大明王朝的创始者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朱元璋
虽然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小时候没上过学,但在军营中,他却恶补文化课,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一个文盲 。当听了赵匡胤的这两句诗后,朱元璋立刻给出了后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这也抒发了朱元璋问鼎中原,为百姓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愿景 。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文章插图
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一生所作的诗词还有好几首,其中最为霸气的就是就是那首《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大家认为赵匡胤和朱元璋谁的文学水平更高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