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 世 珍 宝——神秘汝瓷的前世今生

【稀 世 珍 宝——神秘汝瓷的前世今生】清代著 名督陶官唐英的《陶成纪事碑》中,有大量仿汝、仿官、仿哥、仿钧釉色的记载,如仿铁骨大观釉(官),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等 。清雍正《景德镇陶录》记载:“汝器,镇陶官古大器等户多做汝窑釉色,其佳者亦以雨过天晴呼之” 。

稀 世 珍 宝——神秘汝瓷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北宋汝窑是否为北宋官窑?过去曾有学者以为汝窑瓷器因质地精致、釉色独特,且曾产烧供北宋宫廷使用,遂以为汝窑即为北宋官窑 。然而,近年来随著考古发掘不断进展,特别是张公巷窑青瓷标本的出土,无论在釉色和釉质上皆匀润腾达过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出土品,和传世汝窑相比亦毫无逊色 。因此让学界逐渐修正原来的观点,而以为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标本,既有可能是介于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并且足以呼应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圆径》中的说法,表现出“汝州新窑器”的北宋官窑 。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 。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 里,总面积110万平 方 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 。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 。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 。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
稀 世 珍 宝——神秘汝瓷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全球收藏家之中,数日本人对汝窑最为珍爱 。为什么?因为日本人的神道教与中国的早期道教相似,而日本在历史上对中国最为仰慕的时代,亦是唐宋时期 。现在日本人的茶道、花道、香道所用的瓷器,全是唐宋风格的“青瓷”(celadon)而非“青花”(underglazeblue),即使在清末以来的动荡里,日本人对中国明清瓷器兴趣一直不大,他们收集的大宗,主要是青瓷、剔红、书画等 。中国人反而自元朝灭宋之后,渐渐从记忆深处移除了祖上的品味,爱上了来自中东的繁缛花纹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读元世祖的高压政策,四色人等和达鲁花赤,都随政权更迭消失了,但青花取代青瓷的品味,到现在却依然影响着我们 。
汝瓷釉是天青色的配方,由于当时的工业没有那么发达,汝瓷在烧制的环境中,温度和还原气氛并不稳定,所以导致了一缸釉会烧出不同的天青色 。
稀 世 珍 宝——神秘汝瓷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 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
汝窑瓷片的段面,肉眼可见有许多气泡聚拢在釉层的中、下方,而釉层上方的气泡并不多 。用放大镜于釉面观察,釉层中部以上的这些气泡,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如文献上记载) 。但是,釉层中、下方的这些肉眼可见的大大小小气泡,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 。汝釉的断面,在靠近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参差不齐、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类同宋龙泉、宋临汝窑、宋耀州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为釉的又一特征 。同时还表明,汝窑的烧成工艺很奇特,以致釉内及坯泥中的气体,在烧制过程中无法 正常逸出,较多地被封闭于釉层中、下方 。从上文可以看出,气泡也是鉴定汝瓷的又一种方法,由于当时独特的制造工艺,使得被封于釉中、下层的气泡也起到了折射光线的作用 。也就更能解释汝瓷釉面为何显现出柔润的玉质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