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补贴、混战、整合以及低调休整期后,出行赛道似乎在今年又行至关键节点 。
头部玩家滴滴在年初提出“0188”三年目标,以增长为目的开启了一系列新业务,并推出新品牌重启大额补贴 。基于滴滴在业务上的积极态度,外界对其IPO进程多有猜测 。近日,另一家出行平台嘀嗒同样传出赴港上市传闻,据路透社旗下IFR报道,嘀嗒最快本月或下个月递交上市申请,极有可能抢先滴滴一步,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
一直以来相对低调的嘀嗒,也因此闯入了大众视野 。
回顾嘀嗒的发展路径,与滴滴、Uber等大众更熟悉的出行平台有着极大区别 。2014年切入出行领域时,嘀嗒选择聚焦顺风车,2017年又开启出租车业务,这都不是最主流的选择 。面对外界的诸多疑问,嘀嗒明确表态决不做专车与快车,这一战略被坚持至今 。
特殊的业务路线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果?或许需要等到嘀嗒公开招股书,才能揭开其神秘面纱 。在此之前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供参考,嘀嗒出行九月初披露,公司已连续15个月实现盈利——在普遍烧钱、亏损的出行市场,嘀嗒连续盈利的成绩让外界对其兴趣进一步增加 。
相比起身处于聚光灯下的滴滴,嘀嗒可供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创业故事也不为人所熟知 。嘀嗒的背后掌舵者为以创始人、CEO宋中杰为核心的五人创始团队,五人全部出身于谷歌、惠普、宝洁、摩托罗拉等大型跨国企业 。从2010年首次创业开始算起,五人团队已走过十年时间 。
就嘀嗒的创业故事及发展路径,「深响」与宋中杰进行了深度对话,揭秘这位出行领域低调选手的真实面貌 。
探索出行市场
2014年2月份,宋中杰去国贸开会,下午五点正好进入下班高峰期,他在马路边站了很久都没能打到车 。
此时,离宋中杰离开Google开始创业已经过了约四年时间 。四年前,时任Google中国大中国区销售总监的宋中杰,从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中看到了机会,和Google团队成员朱敏、李金龙、李跃军一起创建了嘀嗒团,切入O2O团购领域 。但几年过去,嘀嗒团的最终成绩并不理想 。
团队需要寻找新的机会,李跃军首先提出来要做出行 。一开始宋中杰并不同意,他们认真研究了出行、到家、在线教育、P2P金融四个领域,宋中杰更青睐于教育,因为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几人争辩良久,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他们想要找一个已经进入风口期、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赛道足够大且力所能及的创业方向,移动属性更强的出行是最合适的选择 。
2014年的节点,出行赛道已经非常火热,滴滴与快的进行着激烈的补贴大战,海外独角兽Uber正式攻入中国市场 。此时的出行市场混乱而庞大,嘀嗒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
站在国贸的马路边上,看着一辆又一辆只载着一两个人的私家车驶过,宋中杰突然想:为什么不能利用起这些空置的座位,让这些本来就要上路的车载上顺路的人呢?
得到这一启发之后,宋中杰团队继续研究发现,2014年1月北京就推出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这代表着政府已经发声,给顺风车的合规合法经营提供了一定保证 。宋中杰看到了顺风车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增加额外上路车辆、不增加道路拥堵,合规合法,甚至可以说“利国利民”,并且,当时市场中仍没有一个大的玩家在顺风车上下功夫 。从政策、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等各个层面考量之后,嘀嗒确定了要做顺风车的思路 。
确定思路后,嘀嗒很快完成了冷启动 。这首先需要归结于此时出行市场的火热,这为嘀嗒吸引投资人、媒体注意,完成初期市场教育及用户积累提供了一定便利 。此外,嘀嗒在初期的顺利发展还需要归结于宋中杰等五人的团队背景 。
- 4G降速之谜背后,到底是不是移动联通电信的锅?
- 抱歉我没带着实体钱!移动支付冲击 ATM半年减少4万台 未来在何方?
- 众车企大秀“肌肉”抢占科技赛道 新老势力混战新能源
- Word插入图片后不能移动位置怎么办
- 幼儿网编辑 五一假期带宝宝出行的父母该准备些什么?
- 变化、难题、痛点:谁来和移动应用开发者们共克时艰
- 出行公共场合 宝宝安全需注意
- 下雨天带宝宝出行的注意事项
- 带宝宝出行时需要带上物品
- nfc功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