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误区 帮妈妈认识宝宝发烧

九大误区 帮妈妈认识宝宝发烧

九大误区 帮妈妈认识宝宝发烧
人体正常时体温值稳定在摄氏37℃水平(调定点),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波动,一般腋温度波动在36.0~37.4℃之间,口温会高于腋温0.5℃ 。而肛温又高于口温0.5℃ 。如果体温高于这个标准,医学上称为发热,俗称发烧 。
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由于缺乏对发烧的正确认识,导致了许多误区,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
误区一
发烧越高病情越重发烧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 。一个体温只有38.5℃的孩子无精打采,可能比体温高达40℃还在活蹦乱跳的孩子病得更厉害 。病情的轻重,主要应看孩子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看体温的高低 。婴儿因为免疫系统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时不发烧 。
误区二
【九大误区 帮妈妈认识宝宝发烧】发烧会烧坏脑子这是一种误解 。人体大脑细胞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通常要在42℃以上才会逐渐被破坏,而一般疾病引起的发烧很少会超过此温度,所以40℃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直接伤害,因此不用担心发烧使“脑筋变坏,智力变差” 。只有小儿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伴有发热时,脑质本身受到病毒或毒素破坏,才会损伤到脑细胞 。
另外,部分孩子发热时会出现高热惊厥,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而出现频繁的惊厥或惊厥且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对大脑有影响 。
误区三
发烧都是坏事实际上,发烧对孩子也是“有功”的 。发烧表明机体的免疫机制好,是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手段之一 。多数发烧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体温较高时,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发热时体内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病原毒素排出;发烧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有助于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
误区四
热捂退烧会令身体无法散热,甚至令高烧恶化 。主任医师陈立民说,“孩子出现发烧不是把他里三层外三层包裹起来,而要稍微解松衣服,让宝宝充分散热 。”如果宝宝因为发烧而全身冰冷,也不该热捂,而应该用手搓暖BB的四肢,做力道适当的四肢按摩,帮助宝宝回暖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 治疗婴儿腹泻误区五
酒精对宝宝身体造成损害 。有研究指出,酒精会通过宝宝的血管和皮肤,而被身体吸收 。因此,儿科医师一般不会采用这个方法给宝宝降温,而是用冰块、凉水敷患儿的腋下、额部、肘部等大动脉经过之处,帮助散热 。很多患儿接触到冰冷的东西,会哭闹不安,父母可以选择退热贴贴在患儿头部 。
误区六
点滴快退烧不利于宝宝自我抵抗力的形成 。很多年轻的父母看到宝宝发烧就非常焦虑,把能快速退烧的药和方法,当作最好的方法 。听说,打点滴退烧快,就要求医生打点滴;听说吃哪种进口药好,就要给他用哪种药 。其实,点滴在临床上运用于高烧超过40℃的患儿,发烧40℃下,又没有肺炎就不用了 。一开始就给他用这种方法,不利于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形成,也会引起副作用 。
误区七
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令幼儿出现雷尔氏综合症,并发脑水肿及令器官死亡 。抗生素不能滥用,尤其对婴幼儿 。国外已有研究指出,婴儿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婴儿成年后,出现哮喘的几率大大增加 。甚至还可能令宝宝出现雷尔氏综合症,并发脑水肿及令器官死亡 。
误区八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体温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体内的细菌、病毒可能还存在,炎症还未完全消失 。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