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斯,为何落得一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李斯在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创建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斯的生死与秦朝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荣辱与共 。
李斯这一生中,有很多成就和功勋,亦犯下很多重大错误,连同性格弊端,人格变化导致腰斩的结局 。后人对李斯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坛 。

对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斯,为何落得一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文章插图
李斯最后落得腰斩的下场,与李斯个人转变,李斯与时代摩擦,与秦朝更迭息息相关 。
以鼠为志
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年轻时,曾看见一只老鼠在厕所里吃粪便,遇到人或者狗来,它落荒而逃;一只老鼠在粮仓里吃米,吃得大腹便便,没人常来,这让老鼠悠哉游哉,十分猖狂 。
李斯说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李斯的想法,环境的影响决定一切 。“贤之不肖所在自处”成为李斯的成功哲学 。
李斯身为一个文书小吏,“所在自处”李斯向前发展的动力 。他辞去小官,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与韩国公子韩非师出同门,学习所谓的“帝王之术” 。后认为秦国有用武之地,隧到秦国做官 。很快李斯被吕不韦器重,一步步来到秦始皇身边 。
对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斯,为何落得一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文章插图
李斯善于把握机遇 。李斯审时度势,意识到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可能维持长久,各国常年混战,李斯看见实现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劝秦始皇“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之统一,此万世之一时也” 。
机遇常常转瞬即逝,失不再来,一定要为大势所趋 。他的上奏让秦始皇恍然大悟,展开了收复统一的局面 。
李斯协助秦始皇施行法制,李斯提倡“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不但要求以法治国,还要求施行严刑峻法 。思想上主张“别黑白而定一尊”,即主张统一思想 。这也是为何酿成了焚书坑儒的惨案 。
对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斯,为何落得一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文章插图
总体来说,秦始皇的能够建立起第一个雄伟大国,身后不乏有李斯的鼎力相助 。在秦始皇时期,李斯懂得如何建功立业,功绩累累 。然而,他的弱点在秦始皇逝世后暴露出来 。
终为鼠误
【对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斯,为何落得一个腰斩于市的下场?】从李斯的性情与人格分析,李斯排挤贤良之才,为私欲和功利迷惑 。从上面李斯观鼠的一则故事中,可见李斯出身低贱,向往荣华富贵,通过不断努力到达朝堂之上 。李斯十分珍惜他的地位和权力,并认为其来之不易 。这种珍惜逐渐加重,成为李斯的负担 。
在“郑国渠”事件中尤为凸显:郑国渠对秦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可是在建成初期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秦国贵族认为在秦国发展的六国人士有巨大的威胁,秦王听信了,下达了“逐客令”,其中李斯赫然在列 。
李斯感到危机重重,写信给扶苏,求他废除“逐客令” 。这里可见,李斯对自身地位的痴迷不放,为了保证权力还在可以卑躬屈膝四处求人 。
之后,当韩非在秦国时,李斯感到万分威胁,又要求使用逐客令驱除韩非 。李斯、姚贾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
李斯不顾与韩非同师门的友情,为了保住自己在秦朝的地位,毒害了韩非 。在一次宴会上直截了当表达他对未来荣贵的忧虑:夫斯乃上蔡布衣,闾苍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于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至极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