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了解宝宝2大弱点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你知道孩子能做好 , 也希望他有所表现 , 但孩子偏偏来个“不给你面子”;你想尽办法鼓励他 , 他似乎也有了一点自信 , 可一遇到问题 , 他又“临阵脱逃”了 , 现实离期望总有一段距离 , 我着实为这一点烦恼过 。
现在这样的烦恼不再困扰我 ,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 , 我不再用我们成人的期望去影响孩子的发展 , 更确切地说 , 不再用成人的经验去阻碍孩子的发展 。孩子就是孩子 , 他有成人所不能体会的恐惧 , 担忧 , 也有成人所无法体验的快乐、喜悦 。你认为快乐的 , 孩子未必如此认为 , 相反 , 你认为痛苦的 , 孩子也许反而觉得有趣 。我认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 , 判断孩子的情绪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 从而寻找方法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成熟起来 , 让孩子的情绪稳定起来 , 让孩子的性格完善起来 。
我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的情况:
害怕
从小孩子胆子就不大 , 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 , 害怕失败 , 害怕新事物 , 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
以前 , 我常常告诉他 , 没什么可害怕的 , 不信你试试看 。结果孩子还是 , 不仅如此 , 第二次胆子更小了 。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 , 我总是先鼓励他把他的害怕说出来 , 从而判断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 。比如 , 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 , 作为他的父母 , 我们首先鼓励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绪说出来 , 目的是:
1 。从心理角度上讲 , 让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 , 能说出自己最害怕的事 , 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环节 。
2 。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 , 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
3 。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 , 亲密无间 。
我们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坏他的玩具 , 对他动手动脚 , 他“搞不清楚他们凶不凶” , 我们知道后做了这样几件事:
1 。请我们的朋友带了孩子到我们家来玩 , 事先只跟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 , (我们选择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较温和)朋友来了之后 , 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说话 , 孩子在自己房里玩 。
我不时地送去他喜欢吃的东西 , 顺便观察他的情绪 。事实上他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 。他们玩得很开心 。--这里我们“策划”的第一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
2 。双休日经常带他去草地踢球 , 或去儿童乐园玩 , 一开始我们跟他踢球 , 后来借口说太累了 , 要不然你跟那个哥哥踢吧 , 等一会我们再踢 。果然他“上当”了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二场: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接触陌生小朋友 。
3 。带他去朋友家 , 把他丢给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三场: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
关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意安排的 , 淡化“陌生小朋友”这个词组 。
现在我的孩子在与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说害怕了 。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从幼儿园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高高兴兴的 。常常跟我们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 。但有时候也爱使小性子 , 如三个人在一起时不许我和他爸爸交谈;一不称心就大哭大闹 , 甚至赖在地上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