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养变得容易起来

和3岁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是比较容易的 。3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让双向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谈的语言技能 。她变得更为成熟、镇定,已经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你可以带着3岁大的孩子一起去购物,同时还能真正地体会到购物的乐趣 。
教导转化为孩子内在的禀性 。“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告诫我们18个月大的孩子别去拉猫咪的尾巴 。”这样的抱怨你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妈妈们发现她们要反反复复地叮嘱自己学步阶段的孩子,而“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 。你对孩子的许多指导其实都没有被他听进去,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要违抗你,而是由于大多数不到2岁的孩子还不具备记住和回忆你过去对他进行的那些教导的认知能力 。你要做的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这是他在这个年龄段学习知识的方式 。在2~3岁之间,孩子们开始把你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本性 。他们会更多地留意你对他们的指导,并且把这些指导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一部分存储在脑海里 。当你对一个1岁半的孩子说“别跑到大街上去”时,他会表现得好像以前根本没听到过这句话一样 。而当你对一个3岁的孩子同样说这句话时,他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噢,好的,我记住了 。”孩子已经具备了能力把你对他的教导转化为他自己本性的一部分,这使得教养变得容易起来了 。
共同分享喜怒哀乐 。马修的婴儿日志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玛莎要求3岁大的马修收拾好自己的积木,这是孩子们在每天的收拾、整理时间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马修压根不愿意去做,他磨蹭着,然后调皮地让姐姐替他去完成全部的任务 。当时,玛莎被马修的做法激怒了,因而大喊大叫地说她对他的不听话感到很生气,但是她很快就意识到马修需要时间去重新考虑自己的态度 。她克制着自己,几分钟后,马修心甘情愿地自己动手干了起来 。他一边收拾着他的积木,一边对妈妈说:“你还爱我吗?”玛莎向他保证说:“哪怕是在你哭闹、尖叫和不听话的时候,我也爱你 。”马修固执地又问道:“你喜欢我吗?”玛莎回答说:“是的,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不听话和不帮忙 。我喜欢你作出正确的选择 。”马修完成了他的任务,走上前来紧紧地拥抱着玛莎,对妈妈说:“妈妈,我很抱歉 。”玛莎也紧紧地拥抱着他,对他说:“我也很抱歉对你大吼大叫 。”几分钟后,他又说道:“你对我满意吗?”
对于3~4岁的孩子,你能够期望他们的感情交流达到这样的深度,他们其实很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如果你给孩子们许多机会来让你感到高兴、讨你的喜欢,那么你就会发现与他们一起生活其实是相当容易的 。
3岁的孩子已经变得对她自己(或者他自己)感到比较满意了 。3岁大的孩子开始会夸赞自己 。一天晚上,我们3岁大的马修向大家宣布说:“我打开了圣诞树上的那些灯,全都是我自己干的 。”我们对他发出了惊叹:“哇!”,以此来表示我们接受了他的成功喜悦 。他说道:“我对自己真是好满意 。”
接受家里的各项规则 。3岁常常被描写成是一个“妈妈梦寐以求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3岁大的孩子十分听话 。2岁大的孩子常常会说“不行”,而到3岁时孩子变得常常会说“好的” 。2岁大的小孩总是认为别人要做的事情都没有自己的重要,而3岁的孩子会考虑别人的需求,在你叫她的时候,她会走过来;一旦你提出了要求,(通常)她会把自己手里的玩具放回去 。3岁大的孩子一般都想要讨人喜欢,尽管所有这些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 。
3岁大的孩子懂得家里的各种规则以及违反这些规则所带来的后果,而且他开始接受父母的价值观 。你要解释给孩子听你对他有什么期望,可以随着孩子智力上的不断成熟来逐渐地加深这种解释 。2岁大的孩子是根据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来做事情的(比如,“我打了人,因此我被罚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而3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懂得为什么他不可以把他的三轮脚踏车骑到大街上去 。3岁的孩子开始会在做事情之前预先考虑一番;但是,对这一点你可千万不要过分地依赖,他们暂时还不具备分辨行为是非的能力;他们只是在脑子里闪现出了你曾经教过他们的东西——要是把三轮脚踏车骑上了大街的话,那么就会把它锁到车房里去 。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教养实际上指的是训练孩子以某种方式来做出行为,而不是要教会他作出道德上的判断(是非观念的形成大约在6岁或7岁左右) 。对于2岁大的孩子收效甚微的教养方法,在3岁孩子的身上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父母们很想知道他们3岁大的孩子到底懂得多少 。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一种实用的粗略评估方法是先估计孩子懂得多少,然后再加上一倍 。失去控制的3岁小孩能够懂得所谓“暂停”就是要他在“安静的角落里”待上一段时间,从而恢复对自己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