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多尔衮采取了哪些政策,稳定统治?

满人建立的清朝,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不如明朝发达,其人口数量也远远少于明朝 。即使是军事实力,清朝也不如明朝发达 。多尔衮之所以能统领大军顺利入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也算是有运气的加持吧 。但是,一个落后民族建立的政权,要成功统治一个偌大的中国,清初的统治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可不是靠运气就能成功的 。
今天这篇,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清朝入关后,多尔衮采取了哪些政策,稳定统治?

文章插图
第一、缓和矛盾
清军入关之后,大肆宣扬“满汉一家” 。这一宣传对于缓和矛盾非常重要 。多尔衮听取了清朝著名大臣范文程的建议,下令“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 。也就是说,原来在明朝当官的,依旧做官,种地的,土地依旧归你耕种 。这条政策,相当于是给明朝的遗官、遗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明朝已经不在了,既然新皇帝给我们官做、不打扰我们的生产,那还有什么好反抗的呢?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吧!
在朝廷里,尽管“重满抑汉”是大清国策,但是,多尔衮下令,在内阁六部里设立满官和汉官,尚书、侍郎、大学士这些高级官僚中,汉官了较大比例 。在地方上,总督、巡抚及其以下官员,汉官也比满官多 。
另外,范文程还创造性地提出,明朝“实亡于农民起义军”的观点 。清军入关之后,他建议替崇祯收尸,厚葬崇祯遗体,大肆宣扬大清天下得于李自成而非崇祯 。这一宣传太重要了,这就使得广大明朝遗民更容易接受满族建立的清朝政权 。
清朝入关后,多尔衮采取了哪些政策,稳定统治?

文章插图
第二、重用读书人
皇太极非常重视招揽读书人 。皇太极这个人非常伟大,他不但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治国理政上,也很有一套 。他重用读书人,范文程等一批读书人给他出谋划策,制定制度,为大清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入关之后,多尔衮继承了皇太极的政策,大力启用读书人 。他下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 。又派人征召明朝的大学士冯铨,授予他大学士衔,命他“佐理机务” 。这一举动的示范效应是很大的,此后不断有明朝遗官出来为清朝效力 。多尔衮还提拔一批原来明朝的中级文官,授以他们尚书、大学士等职 。原明朝的户部郎中卫周祚、编修高尔俨、庶吉士张端、庶吉士成克巩、给事中陈名夏、编修刘正宗、进士杜立德等,都被陆续任命为尚书、侍郎等要职,最后都擢升为大学士 。
另外,更重要的一条是,清朝入关之后,没有废除科举制度,仍旧举行科举考试,开科取士 。对于新录取的士子,则大力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 。这一举措,极大笼络了读书人,稳定了大清政权 。
清朝入关后,多尔衮采取了哪些政策,稳定统治?

文章插图
第三、改革赋税
明朝晚期,朝廷疯狂掠夺民间财富,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极大 。明朝末期的赋税花样百出,除了正常的赋税之外,还有辽饷、剿饷、练饷 。三项加一块,超过正常赋税的好几倍,还有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 。这三项赋税,一看名称就知道是为了打仗才征收的,可是钱收了,仗却打不赢,官府镇压农民起义,起义军却越来越多;官府镇压清朝,可清朝势力却越来越大 。
入关之后,多尔衮深知苛捐杂税对政权的危害 。他于顺治元年七月十七日发布“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向全国宣布取消明末加派 。谕旨上说:“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 。”顺治帝皇帝福临从盛京抵达北京后,进行了登基典礼 。在登基诏书中,再次重申了减免税赋的政策 。明确提出“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亩征解 。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