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汝窑,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汝窑,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汝窑作为一代名窑 , 高丽曾对其进行过仿制 , 自明代以来 , 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 。明代宣德时期 , 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烧汝釉瓷器 。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 。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 , 基本不模仿其造型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汝窑,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文章插图


汝窑的釉色有粉青 , 豆青 , 虾青 , 卵白 , 天青 , 但都离不开天青色这个基色 。其釉色青中有蓝 , 蓝中泛青 。汝窑的釉色随光变幻 , 近远色异 , 不同的光线和角度都有不同变化 。在较强的光照下 , 釉面青中泛黄 , 恰似雨过天晴云破处焕发出金色的阳光 , 呈现一派祥瑞之气 。在光线暗淡处犹如碧绿湖水 。
宋代汝窑是当时宫廷指定用瓷 , 工艺精湛 ,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明代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说:“宋时窑器以汝州第 一 , 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 。”他支持“汝窑为魁”的结论 。当时汝窑为宫廷指定用器 , 多少王公大臣都没有机会一睹其风采 , 因为当时汝窑兴胜于北宋 , 要求又极高 , 又为宫廷制品 , 现今存世很少 ,  金灭北宋后 , 汝窑随之消亡 。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 , 由于烧造时间短暂 , 传世亦不多 , 在南宋时 , 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 , 已知的仅67件半 , 其中台北故宫21件 ,  北京故宫 17件 ,  上海博物馆 8件 , 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 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 , 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 还有在中国内地零散的两件以及某博物馆里的半件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汝窑,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文章插图


十几年来国内外大型古陶瓷拍卖会上 , 一件汝窑的碗成 交价都在大几千万上下 ,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 , 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 , 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 交 , 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 , 更是刷新宋代瓷器的拍卖纪录 。
宋徽宗后 , 历代皇帝 都对汝窑非常推崇,历代都有进行仿制 , 但只有到了清代,因为雍正皇帝对汝窑非常赞赏,所以官窑下了大力气来仿制 , 雍正时期仿汝窑的成就达到历史最 高水平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汝窑,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文章插图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 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 , 需用匣钵装好 , 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 , 以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钉”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3、5、7个 , 6个支钉的很少 , 痕迹很浅 , 大小如粟米 , 支烧的器物都规整不变形 , 表明其炼泥、成型、装烧技艺之高超 。支痕断裂处可见香灰胎色 。一般器物 , 口径在14厘米以下的为3个支钉 , 14厘米以上的为5个支钉 。但也有例外 , 如上海博物馆藏敞口盘 , 口径大17厘米 , 也为3个支钉 。尊、瓶之类的器物用圈垫垫烧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 盘、碗底部仅见细如芝麻的小支钉痕3枚至5枚 , 支痕断裂处可见香灰胎色 。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 , 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