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趣味性教育文献综述

你好
在许多小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导致许多小学生提起数学就头疼不已.学生厌烦数学,不喜欢数学,当然有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在课堂教学[1].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很多数学教师认为,上好数学课就是把那些定理、概念让学生记住,然后再教会学生做练习题就行了.所以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用心准备每一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却对到底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新内容快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考虑很少.这就导致许多数学教师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一个人控制课堂,教室里的学生昏昏欲睡,好像课堂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一节课下来,教师满头大汗,心满意足,因为教师觉得自己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点不漏地传授给了学生,甚至有些重点内容,自己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几遍.教师满以为自己这样付出,肯定会换来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可事实呢?小学生习惯了每天的课堂模式,习惯了每天听数学教师絮絮叨叨,课堂气氛就像平静如镜的一潭湖水,没有丝毫的涟漪,小学生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数学更是厌烦、头痛.
满意请采纳

一、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仍保留学前期儿童爱玩的特性,仍对游戏保留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的状态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 。但是,如果要组织他们做游戏,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延长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地时间 。基于这种认识,要重视做好“幼小衔接”,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组织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游戏,一方面要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符合小学数学的具体授课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顾玩而没有学习上的收获,或者只接受了数学知识的变相灌输,而感受不到游戏的轻松与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常用的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等 。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改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的情绪处于饱满状态,有助于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课堂反应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教师优秀的语言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
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 。当学生猜对后,我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 。这样的教学语言比干巴巴的直奔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钟表知识要有趣的多,学生乍一听还以为是一则小故事,所以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仔细听,一下子就进入了听课状态 。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提出问题或者进行习题讲解时,要注意说话方式,通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消除数学知识枯燥的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