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品瑰宝:汝瓷

【中华收藏品瑰宝:汝瓷】汝瓷烧造时使用的“火照” 。所谓火照,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瓷片,在烧窑时,它同瓷器一起放入窑中,端上有圆孔,当测定窑内温度时,窑工从观火孔将火照用长钩钩出,以观察窑内瓷器釉色的变化 。一次烧窑往往需观察十余次火照 。

中华收藏品瑰宝: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
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如雷贯耳,其中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 。
中华收藏品瑰宝:汝瓷

文章插图
前年的一只有瑕疵的北宋汝窑葵花小碟子,在香港苏富比拍了2.0786亿港元!肯定有人惊叹这样的价格,但真正的汝窑器物确实是无价,这要看你是把它看做是一个小碟子而已,还是看作是一种技术、艺术、工艺等智慧的结晶了 。
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严和店窑址、张公巷窑址等),故名汝窑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 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汝州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因于民国时期在汝州发现,汝州民国时期由汝州直隶州更名为临汝县故又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
中华收藏品瑰宝:汝瓷

文章插图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
汝瓷的胎质细润,呈青灰色,白中带黄,有的偏灰,胎体轻薄 。一般来说,宋汝的器壁厚只有2-3毫米,但釉却很厚 。从有的器物碎片发现,里外两侧的釉厚加起来可超过胎壁厚度,香灰胎色有的从支烧点断痕上可看出 。然有些仿品是用高岭土为原料,断面洁白,一些造假之器故在支钉上涂上一些脏,以遮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