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为何拥有名贵身价?

从窑址发掘物可以看出,汝窑至少是两次烧成 。一次为素烧毛坯,一次为上釉烧成 。虽说目前所见的馆藏品釉都比较薄,但窑址出土物却见到釉非常肥厚的器物,并存在因釉过于肥厚而刷不到胎,形成漏釉露胎之病的器物 。窑址出土的器物种类中,有不少在传世品中不见,可见汝窑文物真品并不仅仅是传世品那几种器型 。

汝瓷,为何拥有名贵身价?

文章插图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北京故宫存放17件,台北故宫存放23件,上博8件,流失英国、美国、日本的汝瓷传世品不会超过十件 。笔者相信国内的陶瓷专家对这些传世品进行过观察和研究,这批传世品在釉色上粉青27件,印青10件,这种釉色接近或就是虾青色、天青12件 。而这12件传世品釉色也并非纯正的天青色,专家和学者观察这批传世品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汝瓷釉下气泡,廖若晨星 。"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人指出,这批传世汝瓷是汝窑的早期汝瓷,而并非北宋汝窑黄金时期的产品,自汝瓷问世以来,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窑口初期产品和成熟期时的产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笔者1989年亦在遗址处采集到壶的残片一件,其釉色为标准的天青色,但在壶嘴处有浅浅的刻花,也应是未烧官窑以前的产品 。
汝瓷,为何拥有名贵身价?

文章插图
汝窑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以其工艺高超及兴盛时间短暂而备受收藏界追捧,现存者多为博物馆藏品,甚少出现于民间 。本次拍卖预展在台北长流美术馆举办,该馆馆长黄承志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本次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系从中国国 民 党将领后人手中征得 。去年台 湾知名企业家及收藏家、联华电子前董事长曹兴诚将所藏一件汝窑天青釉洗送至香港拍卖,拍出2.94亿港元天价,这一行情鼓舞了本次拍品主人将珍藏释出 。据介绍,本次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直径14.5厘米,釉色粉青带黑,晶莹剔透,满布鱼鳞状冰裂开片,预展时有众多藏家前往鉴赏 。拍卖会上,经过现场及电话买家多轮竞逐后,最终以新台币2亿8320万成 交(含佣金,下同) 。
【汝瓷,为何拥有名贵身价?】汝窑一般器型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超过30厘米的极少,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现在看来,这些说法不够准确了 。据多年观察,民间对汝瓷的收藏不少,这绝不是真、假不分,是确真无疑 。几十年来,出土的不少,超过30厘米的大器也并非无有 。
汝瓷,为何拥有名贵身价?

文章插图
在唐末五代十国的大乱后,北宋结束了社会的大混乱,使得稳定后的社会得到了大发展,这时手工业中的陶瓷业十分繁荣,制瓷工艺百花争艳,瓷窑众多,名窑迭出,其中就包括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 汝、官、哥、定、钧 。其中,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并且是五窑之冠 。下面来说说汝窑瓷器的一些基本特征 。汝窑瓷器十分珍贵,向来有家有财产万贯,不如宋瓷一片&rdquo
天青釉汝瓷主要烧造于宋徽宗时期,徽宗皇帝对艺术特别精通,他本身就能写会画,又信道教,汝瓷釉的淡天青色正适合他的审美趣味 。文献里说汝瓷被选作宫廷瓷,系“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个理由不能成立 。“有芒”就是瓷器口边没有釉,但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完全可以下令烧造口边没有“芒”的瓷器,所以“弃定用汝”应该不是这个原因,主要还是与徽宗皇帝的审美趣味有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崇信道教的帝王,他不喜欢定州白瓷的颜色 。后来,汝瓷釉色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人认为最美的一种釉色,成为被模仿的楷模 。明代宣德和清代雍正至道光,景德镇御窑厂均曾仿烧汝釉瓷器,虽然不是百分百到位,但釉色也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