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赏析

由于元青花这些年受到广大资深藏家的追捧,市场成 交价格节节攀升,已然成为收藏界内的宠儿 。因此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仿伪作之徒也是“刻苦钻研”,仿制水平异常高超,从2005年就在景德镇产出一件仿元青花鱼藻纹大罐,水平达到足以假乱真的地步,消息一经传出,各地专家纷纷奔赴验证,笔者老林一行七人也是赶紧过去凑热闹,有幸与马末都先生共同探讨交流,最终得出结论,该器虽种种迹象均已与真正的元青花有九分吻合,但细心研究下还是能发现一些岁月痕迹仿制的比较僵硬 。

元青花赏析

文章插图
元青花是在元朝创烧成功的真正意义上的釉下彩,在当时是一种贸易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我国是普遍使用元青花产品的重要地区之一,民间有元青花的真品这是事实,但是,元青花仿品是景德镇在1981年开始,仿品的量要远远大于真品 。这件铺首尊在造型上是比较典型,但在纹饰之间的布局上有些不是很协调,虽然绘画的比较像,但还是从笔触中看出与真品绘画流畅技巧有差别,底足漏胎痕迹更加明显暴露出与真品的差别,从口沿处看到整体的底釉没有真品的硬朗宝光的润色,还看到有做旧留下痕迹 。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它使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中国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元青花价值连城既有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工艺也达登峰造极的水平 。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 。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 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
元青花赏析

文章插图
元青花瓷器因其与中国传统瓷器在色彩和纹饰绘画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所以也迅速流行开来 。但由于制造成本和官方的控制,导致价格很高,在国内和国外只局限与上 流社会、寺庙和商业阶 层 。即便是远在非洲的肯尼亚出土的非常普通的日用元青花瓷器,也是仅 限于重要遗址和有身份的墓葬区域当中 。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以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的审美神韵和科学复杂的装烧工艺,在元代瓷器中独树一帜,游牧文化、中华传统文明、宗教文化、西亚等地的文化相互融会,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 。而且,由于其特殊的身世发现、流传渠道,元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陶瓷研究中被持续高度关注的课题 。
元青花赏析

文章插图
元青花胎质较粗,有不规则的气孔存在,这是由元代胎土淘洗不精,存在杂质,烧造过程中有机物在高温下分解气化留下空隙而造成的 。而且胎中往往不规则地分布着黑色的小颗粒,这是胎土淘洗不精而留下的有色金属在烧造过程中被氧化形成的.
【元青花赏析】元青花瓷器鉴定能力的真正具备,不是光靠理论和图片资料学习,需要大量接触不同的馆藏器(最 好上手研究),大量接触窑址出土标本和各个地域、各个地层、各种环境下出土标本对比研究,才能具备一些这种实际经验 。还有一项更重要,那就是玩命的研究各个层次、各个时期的高仿品和各种做旧特性 。真假“黑白两道“通吃,才会真正具备鉴定能力 。与时俱进,实践再实践才是永远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