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适度“秋冻”益健康

所谓“秋冻养生”,是指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气的转凉,人应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以达到强身健体少生病的目的或效果 。

在经历盛夏酷暑后,清爽宜人的秋季虽然带来了舒适,但对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却存在许多健康隐患 。天气忽冷忽热,感冒、肺炎容易造访,病毒肆虐、腹泻也易缠上孩子或者婴幼儿,花粉还容易让孩子皮肤过敏 。近日,采访人员从各医院儿科门诊获悉,天气的变化让小患者增加了不少 。那么,秋季儿童保健又该注意什么呢?
“秋冻”因时因人而异
【儿童适度“秋冻”益健康】一是“秋冻”应看“天时” 。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 。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地追求“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二是“秋冻”应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让儿童增加御寒能力
我国医学界自古以来十分强调要“秋冻”,教人们秋季不要急忙添衣,这是因为,气温变化不大,中秋以后还会有暖空气流动,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秋凉来得更迟,立秋以后才有几分凉意 。每隔四五天气温才下降1℃,属于秋风拂面不冻身季节 。如果刚冷一点,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孩子活泼好动,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时,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 。为了迎接更加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气候的侵袭,提高自身抗寒的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秋凉之际,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最好不要过早地多穿衣服 。
秋天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可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即使患了病,病症也比较轻,好得也快 。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使孩子得到御寒锻炼而着凉生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大气温度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
老人幼儿“秋冻”要当心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 。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 。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
把好“病从口入关”
在保证孩子营养补充、膳食平衡基础上,天凉时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也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只是不要让孩子吸入过冷、过湿的空气 。为了预防腹泻发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生吃果蔬时注意清洁,而且秋季气候干燥,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些清热解毒、助消化的食物,如梨、木耳、胡萝卜等,多喝果汁、菜汤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注意饮食主副、荤素、粗细的合理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