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

钧窑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文章插图
即钧瓷的意境 。钧釉表面由于釉色的变化和各种奇美纹路的相交叠,釉面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这种钧釉独特的天然釉画,是钧瓷珍品,绝品的必备条件之一 。
钧瓷的珍贵在于其奇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天然造成,非人工描写,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惟一的,惟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 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松软细腻 。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入耳;观之形端庄幽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绚丽,灿烂耀眼,浑然天成,造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平地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 。这些釉变画,变幻无限,意味无限,具备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 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官方有 “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 、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国外更有 “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诩富 ” 、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之说 。
钧窑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文章插图
【钧窑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钧窑瓷器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 。
钧窑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大红大紫的“明星”产品,宋以后历代都有仿制 。据载,至迟在明代早中期,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等花器“贡御”,在宫廷用来种植菖蒲 。
钧窑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文章插图
窑变虽然最开始可能是意外,但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如果问什么是窑变,就算今天的人们可能也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 。根据多年研究人们得出,窑变指的是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窑内温度的变化导致瓷胎表面釉色发生改变的不确定性的自然变化 。
钧窑的兴盛与宋徽宗密切相关,他的审美情趣爱好,直接反映在钧窑瓷器的造型之中 。如尊、匝等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与宋徽宗好古之癖相关,洗子等文具则与他爱好书画相关,而花盆等则是为点缀艮岳园林用的特定产品 。除此之外,宋钧窑瓷器造型尚有碗、盘、瓶、盏托、枕等 。尊、洗和花盆是钧窑的主要产品,碗、盘的产量较少,而元代钧窑系产品中,碗、盘则成为主要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