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罕见,所以珍贵: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宋人因为受到老子和庄子思想所影响 , 追求自然恬静的情趣生活;平静、浑然天成是宋人对艺术的追求 , 崇尚自然成为审美的终 极目标;建盏抛弃人工装饰与金属类材质 , 回归到质朴无华、自然内敛的情趣中 。因此建盏器形质朴 , 无人为堆饰仅从釉面纹理上做文章 , 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 。这些均与宋人崇尚自然标准紧密相关 , 建盏具有含蓄低调的情调 。从单纯简洁的基础上 , 釉面与装饰展示出互相辉映的效果 , 达到含蓄、典雅而不张扬的效果 , 与宋人审美温厚及含蓄相同 。在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下 , 建盏的美学特征近似沉静素雅 , 犹如碧玉小姐却存在无尽内涵 。

因为罕见,所以珍贵: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文章插图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因为罕见,所以珍贵: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宋代的龙窑柴烧多为还原焰气氛 , 尤其是以松柴为主要燃料的烧制过程更是如此 。现代的电窑烧造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还原焰 ,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氧化焰 , 而是一种电辐射热的氛围 。为了保证仿制油滴建盏的质量 , 有时需要人为地营造一些还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气氛 。
建盏的曜变斑纹 , 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 , 以圆环为中 心向外散射 , 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 , 最自 由 , 能冲破形的束缚 , 形状特别像光晕 。曜变斑纹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 , 而不是"形状" 。
因为罕见,所以珍贵: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文章插图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建盏烧制过程中 , 温度达到1200度时 , 铁就分解成氧化亚铁和氧气 。温度不同 , 气氛不同 , 必定会影响到釉的表面效果 。对于这样温度不均匀的窑来说 , 应该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 , 就是人们常说的“窑变” 。建盏胚体的配方 , 釉水的厚度要求非常严格 。烧成温度、气氛范围非常狭窄 。因此 , 每一个建盏都是不一样的 , 即使是在现代最 先进的电窑内也控制不了 。
蔡襄在《茶录》一书中 , 道出了斗茶时喜爱使用建盏的原因 , “茶色白 , 宜黑盏 , 建安所造者绀黑 , 纹如兔毫 , 其坯微厚 , 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 , 火薄或色紫 , 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 , 斗试家之不用 。”
因为罕见,所以珍贵: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文章插图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日本人酷爱建窑黑瓷 , 具有纹样的建窑茶碗 , 更是被他们视为上品 , 其中有一件被称为“天目曜变”的建盏 , 更是被日本人当作国宝而珍藏 。这件曜变建盏 , 其实就是由当时中国浙江天目山的僧人 , 赠予日本和尚 。日本僧人带回日本后 , 不舍得用 , 一直当成宝物供奉 。日本人至今独把宋代建盏奉为“神器” , 这与建盏“源自天然”的特殊 , 不无关系 。一世人解一盘棋 , 最难寻 , 是变数步履匆匆的人 , 发现不了建盏的美丽 。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经写过: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如果你懂“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 , 也就懂得“雪沫乳花”在建盏中浮起时的雅趣馨香 , 从而理解建盏在苏轼眼中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