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运动融入生活

研究证实,运动会刺激脑内啡等化学物质的分泌,降低肌肉紧张,减少失眠,产生愉悦感受,除能预防高血压、糖尿尿病、肥胖外,对于振奋精神,缓解焦虑、忧郁症状,确有明显功效 。
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两条路,可以偷懒,但却会使我们变得大腹便便,为慢性疲劳、灰色健康、抑郁症,以及各种疾病所困扰;另一条则是艰难却充满希望的健康之路,会使我们身心健康,朝气蓬勃 。那么,如何走上这条健康之路呢?简单地说,就是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吃早餐、吃健康食品、按时用餐、控制体重、充足睡眠、缓解压力、预防疾病、戒烟禁毒、适度饮酒、注意安全等等 。这条路不止通向健康、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且通向自尊 。经研究发现,只要做到上述各项,人的寿命就可以延长许多年 。
运动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研究证实,运动会刺激脑内啡等化学物质的分泌,降低肌肉紧张,减少失眠,产生愉悦感受,除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外,对于振奋精神,缓解焦虑、忧郁症状,确有明显功效 。对心理层面影响则包括:
建立自信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挑战自我体能,逐步达成运动目标,掌握改变的进度与结果,重塑自我价值 。
焦点转移情绪低落时,运动能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专注于目前的烦恼及衍生的不适 。
正向连结运动产生的呼吸急促、流汗等生理现象,虽与焦虑、恐慌时的表现类似,却不会引发紧张、害怕 。因此,通过运动可取代负向情绪与身体症状间的不当连结 。
接触外界忧郁常使人孤立自己,缺乏与环境互动 。运动能增加社交及接触外界刺激的机会,丰富生活经验 。
不过,许多人虽然明白运动的益处,却未必能落实 。那么,该如何克服惰性,将运动融入生活呢?
确认偏好找出个人的运动倾向,以及可进行运动的时间、地点与方式 。
【将运动融入生活】设定目标拟定符合自己能力的运动计划,并将过程细分,步骤细化,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视情况逐渐增加难度与运动量 。
保持弹性在例行性的运动外,随时可依个人需求做计划变更 。例如心情不好时,就算原本没有安排运动,也不妨去打球或游泳来宣泄情绪 。
改变认知应把运动视为能愉悦身心的享受,若勉为其难进行,除了徒增压力,也容易半途而废 。
结伴而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运动健身,或加入某种运动团体,如瑜伽班,彼此激励,互相指导督促,也较容易持之以恒 。
接受失败建立新习惯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如果意志力不足、方法错误,就常会导致运动计划的中断 。但别因噎废食,需肯定自我表现,检讨后重新出发,才能渐入佳境 。
运动虽非万灵丹,却具有提升自信、促进思维、激发创意与安抚情绪等功能 。因此,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就算遭遇挫折、打击,也能沉着因应,对未来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