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宋钧官窑将钧瓷窑变艺术推向了前 所 未 有的高度,创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名留青史 。

钧瓷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钧窑(Jun),宋五大名窑之一,是在建窑和耀州窑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 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建窑,燿州窑,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 。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难以一一叙述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能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 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汴梁)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 。
宋代钧瓷就是这样,线条圆润流畅,折沿出筋清晰分明,胎质大部分为灰色和灰褐色,充分体现出铜口铁足的特征 。另外,宋钧器皿的胎体较薄,圈足窄,工艺精细 。早期宋钧施满釉,采用支钉的烧制方法,这一点你们要格外注意 。钧瓷支钉烧延续的时间很长,一直到元代 。支钉烧在一些高 档瓷上仍在使用,只是工艺不如宋钧精细罢了 。
钧瓷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元代钧窑瓷器釉色主要为天蓝色和月白色,带玫瑰紫色红斑的较少 。此盘造型优美,釉色鲜艳,天蓝色与玫瑰紫色交相辉映,绚丽典雅,不愧是元代钧瓷中的工细之作 。
禹县是钧窑的发源地 。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禹县的古钧台找到了宋代为宫廷烧制御用钧窑瓷器的窑址 。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的外底一般刻有从“一”至“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大器物越小,反之,数字越小器物越大 。此花盆底刻“六”字,说明尺寸大小适中 。钧瓷以釉色取胜,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色千变万化,素有“钧瓷无 双”之说 。
钧瓷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钧瓷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 。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 。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犹以冰裂纹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 。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算是个异类,因为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均属青瓷,唯有定窑属白瓷 。纵观定窑发展史,从低迷到倍受热捧,从平民化走向宫廷化,最 后又烟消云散,窑址沉寂为黄土一抔,几番浮沉,可谓是阅尽沧桑 。而苏东坡《试院煎茶》中那句“定州花瓷琢红玉”,更是让后人产生无限探究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