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好习惯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 , 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 。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 , 或者说 , 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
研究结果发现 。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 , 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 。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你丧失了良机 , 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你走向成功 。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谁会想到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是一位中国的年轻女子 , 她是天津长大的 , 名叫李红 。"我是一路跑进国际奥委会的 。"她这样注释自己的人生 。
"奥运 , 是一种教育 。"奥运的精神力量 , 在她娓娓道来中 , 激越 , 昂扬 。
人生的这段起跑 , 在7岁那年 。
李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 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对如何教育两个女儿自有章法 。在父亲看来 , 长跑是锻炼健康体魄、培养坚毅品格的最佳课程 。于是 , 日复一日 , 父亲骑着自行车带领李红和她的妹妹晨跑 , 催促、鼓励 , 坚持、再坚持 。这一跑 , 李红就从小学一直跑到了高中毕业 。
不曾想 , 这些单纯而又坚实的脚步 , 竟成了李红倾心奥运事业的最初指引 。
1986年 , 带着学习尖子和体育尖子这两顶帽子 , 李红顺利地考入了清华大学 。从那以后 , 每天下午4点 , 清华的操场上都会有一个肤色晒成浅棕色的女孩在操场上跑万米 。此时 , 跑步已然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 校队400米、400米栏、4×400米接力的主力运动员身份 , 给了她别样的骄傲 。
大学毕业后 , 她独自到美国加州求学 。在加州的几年 , 学习之余她每天都到海边运动 。后来 她又跑进了哈佛大学的校园 , "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 。
毕业以后 , 李红嫁到瑞士 , 进入高通公司做市场推广 。
她怎么都不会想到 , 当年那个看似有些妥协的选择 , 竟最终成就了她与奥运的缘分 , 也助推她抵达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
国际奥委会的总部就设在瑞士 , 为寻找"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忙活了大半年 , 但还没找到合适人选的奥委会官员 。现在有人推荐说 , 有个中国人 , 能说流利的汉语和英语 , 受过美国教育 , 了解欧洲文化 , 有工商管理方面的经验 , 热爱体育 。国际奥委会立刻对李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面试时 , 当她侃侃而谈7岁那年的起跑 , 面试官认定了 , 她 , 就是奥委会在中国的首席代表 。她成为国际奥委会创办百余年来第一位进入奥委会高级行政管理层的中国人 。
当然 , 李红成为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是偶然的事情 , 但是 , 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她受益终身却是必然的 , 而这一切都因为她自觉自动的持久训练 。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2003年 ,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 。虽然外语考试要14:00正式举行 , 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 , 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 , 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 , 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 。"该规定在考场纪律和考生准考证上均明确写明 , 各大媒体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