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茅台的逻辑,重新审视网易

网易香港二次上市后 , 丁磊在《商业周刊》的采访中被问及为何选择香港时 , 留下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网易上市的20年 , 证明了这是一家靠谱的公司;融资不是最重要的 , 希望能离用户和市场近一点 。”
第一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 , 网易是为数不多、依然活跃在今天的公司 。奇怪的是 , 市场似乎并未给予网易太多的关注和肯定:
以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逻辑看网易 , 认为网易缺少概念、缺少故事 。以一家游戏公司的视角看网易 , 又觉得缺少爆款、缺少重磅IP 。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 网易是一家善变的企业 , 一家缺少风口意识的企业 , 一家没有战略的慢公司 。
在这样的成见下 , 不少人习惯性忽略了一家商业公司最基本的能力:创造价值 , 即为用户创造价值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倘若我们暂时放下衡量互联网企业的那套方法论 , 以长期主义的视角 , 如同看待茅台那样重新审视网易 , 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
股价上涨的底层逻辑驱动股价上涨的因素 ,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是事件驱动 , 比如某个现象级事件的出现 , 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疯涨 。典型的例子就是《战狼2》收获56亿票房时 , 发行方北京文化的股价涨幅超过60%;
第二是资本驱动 , 比如机构投资者进入或退出 , 直接导致股价上涨或下跌 。就像马化腾曾在2015年减持腾讯股票 , 出现了腾讯股价下跌超过5%的连锁反应;
第三是业绩驱动 , 比如业绩增长或下滑的影响 , 导致了企业内在价值的重估 。常见的案例是财报后的股价表现 , 超出预期的业绩往往会驱动股价的持续增长 。
其中事件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影响偏中短期 , 业绩驱动属于长期影响 , 对股价的刺激效应也更为持久 。
“A股之王”贵州茅台 , 以股价坚挺稳健著称 。2001年上市至今 , 茅台的年化回报率约为22.2% 。茅台股价增长的诱因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
一种观点是机构投资的驱动 。2020年第一季度时茅台的普通股东数约为10.09万户 , 到了第二季度的时候 , 相应的数字已经减少到9.87万户 。对应的是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加持 , 比如第二季度结束时 , 已经有1109只基金重仓茅台 , 持仓市值高达591.02亿元 , 也是公募持仓最多的股票 。
一种观点是外部事件的利好 。茅台的价格与库存有着正相关关系 , 价格达到高点后库存往往迅速上升达到高点 , 出现了价格“越涨越买”的现象 。由于上半年的疫情制约了茅台的生产 , 供应缺口不断扩大 , 供销商们纷纷增加库存 , 导致茅台酒的价格一路上涨 , 最终刺激了茅台股价持续增长 。
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暂不讨论 , 先来看下茅台的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营收为456.34亿元 , 同比增长10.84% , 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26.02亿元 , 同比增长13.29%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 上半年茅台在动荡的疫情时代实现了每日净赚1.24亿元的“小目标” , 业绩表现可以说非常稳健 。
如果把时间轴拉到10年以上 , 茅台稳健的业绩增长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 股价上涨的底层逻辑还是稳健的业绩 。毕竟缺少业绩的驱动 , 中短期的利好终归只是空中楼阁 , 业绩才是资本市场的硬通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