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创编与儿童创新能力培养( 二 )


编导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引导老师和学生在不背离原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想象、创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
如:
一位老师曾经让学生把课文《乌鸦喝水》一文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创新思维,老师提醒同学: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使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
一位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草秆子,他把秆子插入瓶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子说:“好爽呀!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作欲望 。
再如:《小狐狸卖空气》一文,小狐狸回到大森林里治好了空气污染症后,就把新鲜空气卖到城里来,编导和老师提醒同学:你爱我们的城市吗?你希望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变吗?
千家街小学的同学们在排练时听到这样的提示,马上就加入了这样一段内容:“小狐狸回到大森林里治好了空气污染症后,就把新鲜空气卖到武汉市的千家街、司门口等地”,使人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市民们纷纷把花儿、草儿、大树请来,使武汉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通过他们的想象,把课文内容与同学们每天生活的城市联系起来,同学们表演兴趣大增,而且环保意识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
在改编课本剧中,编导和老师要引导学生不囿于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
2.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合作意识 。
同学们在课本剧的编导、排练过程中,作为编导要指导他们从服装道具的准备、角色的选择到排
练时间的安排等排练过程中,相互配合,倡导合作的精神 。如红领巾小学的同学们在排练《西门豹》时,老师和编导让同学们自由组合,让他们根据同学们在化妆、表演、歌唱、朗诵等方面的不同特长,结合自身的愿望和班里的具体情况,确定演员 。
“西门豹”这一角色同学们一致推荐班中身材高大、模样周正的班长黄栋宇来表演,而“巫婆”是反面角色,又是配角,编导提醒同学们这个角色的重要性,结果他们推荐口齿伶俐又擅演反角的喻先强同学来表演 。
演出中喻先强根据事前的设计和临时的发挥,把“巫婆”那种冷酷、贪婪、狡猾、欺诈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和编导的意图,相互提醒,相互鼓励 。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就在这种信任、理解、支持的情境中得到培养和强化 。
3.鼓励同学们在表演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
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不仅仅是对课文语言的运用,而是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已经对书本语言烂熟于心,作为编导和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语言,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厚 。
如课本剧《三个小伙伴》,课文语言平淡,经过改编后,同学们根据人物特点,展示

123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无意想象
培养儿童逆向思维



了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片断如下:
野猪朋朋:嘿,要植树,先刨坑 。俺小猪,嘴最硬,刨大坑,我最行 。小树们,等着吧,植树先得刨大坑 。看看吧,看看吧,这大坑,多棒啊!
袋鼠豆豆:嗨、嗨、嗨,难、难、难,嗨、嗨、嗨,难、难、难,这可不是好玩的 。用脚挖,脚流血;用嘴刨,嘴起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