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和自如,互联网重塑居住生活的A、B面

奋战28个月后 , 贝壳找房终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
上市首日 , 贝壳找房的股价一路上涨87.2% , 市值落定在422亿美元 , 成为自2018年爱奇艺上市以来最大规模IPO的中概股 。
贝壳找房的上市表现并不让人意外 , 在“衣食住行”的四大场景中 , “衣”有淘宝、“食”有美团、“行”有滴滴 , “住”的领域终将诞生出新的互联网巨头 。同时也预示着 , 互联网对传统房产经纪的改造 , 已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同 。
不过在链家的互联网布局里 , 深耕房产经纪的贝壳找房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 比贝壳找房更早互联网化的是扎根长租公寓的自如 。
01 从线下到线上
2011年 , 地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走入“白银时代” 。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当年发布的《2011经纪机构生存现状》中显示 , 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总体降幅达50%以上 。
在面对行业重重危机时 , 链家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战略讨论会 , 将高管团队分成实力相当的两队 , 一队的目标是用互联网思维干掉链家 , 一队作为传统中介想办法应对互联网的攻击 。尽管这场闭门会以传统中介的爆冷胜出收场 , 却诞生了不少有趣的“脑洞” , 比如怎么利用互联网做二手房和新房 , 怎么通过互联网重塑房屋租赁市场 。
从IBM挖来的变革高级咨询顾问彭永东 , 挑起了链家互联网化的大梁 , 着手解决的问题是传统中介的痼疾——假房源 。因为“假房源”泛滥 , 房产中介长期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低水平竞争 , 消费者也不堪其扰 。随后“链家在线”开始重点打造房源数据系统 , 强调房源的信息化和真实性 。
拐点出现在2014年 , 搜房网、爱屋吉屋等互联网梯队开始组建线下团队 , 合并了赶集网的58同城收购了安居客……互联网开始深度入侵房产中介行业 。2014年10月份 , 链家在线更名为链家网 , 彭永东带着团队全面迎战 。
虽然从线上切入线下的互联网玩家相继告负 , 却让链家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互联网对房产中介的渗透 , 纯粹的流量交易模式将无人胜出 , 只为链家自己服务的链家网也不是答案 , 互联网房产经纪需要颠覆变革者出现 。于是诞生了平台化的贝壳找房 。
同样是在2011年 , 时任链家集团副总经理的熊林踏上了另一条征途 。
当时的租房市场还处于粗放且无序状态中 , 大多数经历者对居民楼公告板上的牛皮癣小广告记忆犹新 。同时假房源、套路租等现象屡见报端 , 想要敲定一个相对满意的住处 , 租客常常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
背负着重塑房屋租赁市场的重任 , 熊林带领他的自如选择了平台化:先从房东手中把房子租过来 , 按照年轻人喜欢的风格进行装修改造 , 并且让用户在网上就能找房、看房、选房、续租……2011年6月6日 , 位于北京果园八通线的第一间自如友家完工 , 房间里的家电来自海尔 , 家具来自宜家 , 板材使用了国标E1级 。房间的装修风格还有些青涩 , 但出来后很快被秒杀 。
2011年末 , 自如组织了第一次线下活动 , 住在自如房里的年轻人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自如客;2012年9月份 , 自如友家2.0正式面世;2012年11月份 , 自如第一栋整栋式青年服务公寓迎来了第一位入住客户 , 逐步形成了自如友家、自如驿、自如寓等产品……目前自如已经服务了50万业主、近300万自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