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团杀向万亿教育市场( 三 )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团似乎又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
美团市值虽然已登上1.59万亿港元的高位,相比上市时的4038亿港元翻了三倍多,但支撑美团的支柱业务“餐饮外卖”,不仅没能跟上市值增长的脚步,风险也越来越大 。
在美团外卖业务中的商家和用户两端,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这在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体现的尤为明显 。
2019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的规模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开始下滑 。
2019年,美团全年四个季度交易用户数的增速分别为2.85%、2.62%、3.12%、3.37%,不仅与2018年同期的5.27%、9.55%、7.12%、4.73%相比下滑明显,即便是剔除传统淡季(一、三季度),2019年的同期增速也是下滑的 。
站在全年的角度情况也是如此,2019年度美团的交易用户为4.5亿,同比增长12.5%,而在2018年时还高达29.3% 。
商家端也与此相似,2019年美团活跃商家数在四个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0、1.72%、0、5.08% 。同样将外卖淡季剔除,美团第二、四季度的商家增速,在2018年时还是13.33%、5.45% 。
一直以来,美团的核心都是流量,以外卖这一强需求为核心流量入口,辅以充电宝、共享单车等业务补充流量,在此基础上用酒旅、到店等业务提高毛利 。
也就是说,美团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模式其实是流量平台,而在近期先后对饿了么、支付宝“变身”、拔高口碑的阿里,在这方面的模式则是一个闭环的生态 。
美团阿里在教育方面的竞争态势,与二者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情况十分相似,其原因依然是一个选择做流量平台,另一个选择做生态,区别在于阿里在教育上选择用技术+产品协同作为突破口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者的教育业务还处于早期的投入期,远未到分胜负之时,但有两件事是可以确定 。
首先,于美团而言,流量优势固然可以让其躺着赚钱,但要想在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中做大,挖到更多的金子,可以说是“难度不小希望不大”;阿里虽然选择了壁垒更强的生态模式,但操作的难度也更大 。
其次,虽然二者都实力雄厚,但在教育行业的根基都不深 。因此,恐怕在教育方面并不会再次重演,二者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焦灼竞争 。这场战争的失败者大概率会沦为other,而胜利者在万亿规模、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面前,也无法一劳永逸 。
【本文作者魏宇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