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连字节、腾讯都烧不起钱了

没人能否认,疫情让视频会议出了圈,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了流行 。
Zoom的首席产品官Odel Gal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新冠疫情使得事情变得很有趣,所有拒绝使用该技术的人都被迫使用该技术 。”
但没有人知道新冠疫情呼啸而过后,留给视频会议的是一片光明还是一地鸡毛 。近日有传闻称,飞书会议(字节系)已经不再积极地对外推广了,而另一家大厂腾讯会议或将从9月开始对企业用户进行收费,这似乎预示着由疫情带来的浩浩荡荡地视频会议之战已经落下帷幕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那等风停了,空中的“猪”该怎么办?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To B or Not to B 。
一个爆火的富二代生意
在互联网大厂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有钱才敢尝试的“游戏”,那就是云计算 。这个行业又苦又累,不光需要转变思想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至于何时能有效益,除了实力还要靠运气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退场,比如美团,苏宁 。
这套烧钱理论在视频会议上同样适用 。由表格可以看出,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视频会议软件 。

终于,连字节、腾讯都烧不起钱了

文章插图
虽然视频会议只是个软件,不像云计算需要搭建复杂的底层技术,建设配套的数据中心 。但由于互联网大厂在抢占视频会议市场时采用的还是To C思路——免费低价的策略(不同于其他行业,视频会议中只要用户使用产品就需要消耗大量带宽,服务器等成本),所以烧钱的速度并不亚于人们熟知的电商补贴 。
举例来讲,免费策略带来的用户流量激增会迫使视频会议厂商进行大规模扩容,比如在视频会议刚刚推广的时候,钉钉,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下载量骤增,进而使得阿里云,腾讯云短期内连续扩容了10万台服务器,这相当于头部大型企业一年的采购量 。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之所以能够迅速反应推出视频会议软件或解决方案,大多是依靠内部应用的实践 。毕竟疫情之前,能够用到视频会议软件的只有大型企业、跨国企业 。
作为大厂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对外输出,每个厂商视频会议软件的广告宣传侧重点各有不同,有依赖生态的腾讯会议,有侧重语音识别的飞书视频(字节系),也有主打智能降噪的百度如流,不过这些特点都不足以使他们脱颖而出,因为要真正在市场上做出成绩,打出声响,难度并不在技术,还是在钱 。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大厂推广视频会议,有时一天就要补贴几个亿,而且这种补贴是无底线的,这对于财力并不雄厚的企业来说也是个门槛和挑战 。
换句话说,当产品体验相差不大时,谁能坚持得久,免费使用的久,谁才能赢得企业用户 。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影响下,其实推出视频会议的厂商也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切入B端市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又对前期的补贴投钱犹犹豫豫,因此大部分厂商都渐渐从尝试到放弃了 。
因此,这个行业的洗牌要远比我们想象来的更快 。相比于2、3月份,几乎每天能够看到关于视频会议的新闻,但是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却销声匿迹了 。
一位视频会议从业者告诉虎嗅“从5月份开始,整个行业的情况已经回归理性了 。”不如他们来时的风风火火,这样悄悄离场,反倒显得有几分悲凉 。
而对于留下来的视频会议软件,不少采访对象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这些大厂做视频会议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迅速攻占这个市场,就像企业微信、像钉钉,推出这么多年对大部分企业依旧没有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