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文章插图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
自我防御的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
101种防御机制的简明定义根据它们在发展中首先出现的大约顺序排列
一、口欲期(0岁至3岁)
1
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归结在别人身上 。
2
内射:你形成一个他人的影象 。
3
幻觉:你看见或听到一些你试图不去思考的东西—愿望、意见、幻想或者批评—不具有现实检验 。
二、肛欲期(1.5岁至5岁)
4
投射性认同:这个术语有三种常见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个人身上以至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
b)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苦难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使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
5
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
6
否认:假定你自己已经感知到了现实(现实感是有功能的) 。否认有四个种类:
a)本质否定:即使有大量的证据证实其存在仍对现实加以否认 。
b)行为上的否认:通过行为象征性地表达出:“那个令人厌恶的事实并非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错误的信念那么你就不必看到现实 。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一些特殊的词眼使你自己相信现实的虚假性 。
7
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你变成了他人要你成为的那个样子 。
8
分裂:你把某些人看成是完全敌对的的,而把另外的人看成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痛恨你爱过的魔鬼 。
9
泛灵论:你把人的属性赋予非人类实体上 。
10
去生命化:你所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类,所以你不需要担忧 。
11
反向形成:你感觉到相反的 。
12
抵消与仪式:你违背自已的良心(超我) 。或者你做一些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而后用另外一种象征性的行动惩罚自己来赎罪 。
13
隔离(情感的):你没有觉察到情感的感觉 。
14
外化:你认为“社会”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觉到内疚 。
15
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感到生气,但是却反而攻击/杀死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