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工持续回暖,中小影院笑得心寒( 三 )


2019年10月、12月 , 《八佰》曾两次被传上映 , 但都无疾而终 。
再后来 , 线下影院被迫按下暂停键 , 华谊兄弟真正站在了悬崖边上 。
新的发行模式 , 表面上看会惹急四千多家小影院 , 但实际上 , 是华谊兄弟先急了 。
王中军在年初接受采访时直言 , “2020年华谊无论如何都要打翻身仗 。”
生死存亡之际 , 容不得半点闪失了 , 转嫁风险是必然选择 。
按照正常分账方式 , 制片方一般要在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内才能拿到票房收入 , 但核定保底金是先交钱后拿片的 , 4200家小影院按平均票房100万计算 , 就是近1.5亿现金流 。
8月21日 , 华谊兄弟方面官方回应 , “根据拓普数据的实时统计 , 2019年全国共有影院11800家 , 截止8月21日 , 已有排映影片的影院共9649家 , 获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共9497家 。”
也就是说 , 虽然有两千多家影院没有缴纳核定保底金 , 但华谊在这方面的收入也算可观 , 因为能够缴纳这笔金额的小影院 , 平均票房大概不能按照100万来计算 。
此外 ,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 , 全国年票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大中型影院 , 每年为整个电影市场贡献的票房收入高达70%以上 。
华谊兄弟这是典型的“保大争小”策略 , 稳住大中型影院的票房收入 , 小影院的收入则通过保底金的方式争取一下 , 能给则赚 , 不给也不会影响大头收入 。
从这些角度看 , 华谊兄弟在很多片方仍在观望的时候拿出了底牌 , 并非为了拯救水深火热的电影市场 , 而是无奈之中的自救 。
除了站在悬崖边上的华谊兄弟 , 其他手握新片的发行方则很可能享受到《八佰》所带来的福利 , 观众重新培养起走进影院的习惯 , 市场已经盘活 。复工首周票房只有1亿多 , 而《八佰》上映十天票房已近20亿 , 就是最好的证明 。
8月25日的七夕档 , 是今年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话题度较高的节日 ,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当日票房达到2.76亿 。虽然不是周末 , 七夕档的全部票房也超过了5亿 。
《夺冠》和《姜子牙》 , 两部春节档热门大片 , 也相继宣布定档国庆 。
线下影院终于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 而国庆档 , 将是电影行业真正的“大阅兵” 。
复杂的行业前景
说回影院方面 。
得以放映《八佰》的影院 , 在艰难中重新走向正轨;错失《八佰》的小影院 , 则重复着疫情期间的艰难 。
但《八佰》终将成为过去 , 行业需要思考的是未来 。
换言之 , 这种全新的发行模式是否会被效仿 。一旦其他发行方选择跟进这种模式 , 那么行业会直接进入洗牌期 , 资源向头部影院聚拢 , 小影院很难生存下去 。
2012年起 , 政策一直在鼓励县乡级建设电影院 , 并出台了相应的建设补贴政策 。目前 , 如果在乡镇开影院 , 每个影厅可以获得10万元扶持资金 , 每台放映激光机还能再拿到20%补贴 , 几乎能够覆盖80%的成本 。
既然政策一直在鼓励和扶持 , 从行业角度看 , 小影院们不会因为这种发行模式而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