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工持续回暖,中小影院笑得心寒

两个多月前 , FN商业(ID:FN-24H)曾在《为什么300亿票房损失 , 只是电影产业“难”的开始?》一文中浅析了电影行业的损失与前景 。
那时 , 由于“所有影院不得复业” , 线下影院接连错失了春节档、五一档和暑期档 , 全年票房损失预计超过300亿元 。且停业期间的票房损失 , 并不能完全概括电影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
即使政策允许复工 , 线下影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复苏 , 因为电影产业的复活键并不在影院手里 。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在经历了180多天的停业期之后 , 终于从7月20日起陆续迎来复工 。复工首周 , 全国票房堪堪破亿 。
电影院回来了 , 但观众还没回来 。
可怕的发行模式
据央视新闻报道 , 7月24日 , 线下影院复工不久 , 在北京老牌电影院西单首都电影院 , 出现了媒体采访人员比观众还要多的盛况 。
长达半年的停业期 , 是线下影院甚至整个电影产业前所未见的低谷 ,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之深 , 并不是复工就能立刻扭转的 。
复工首周 , 全国45%的影院开门迎客 , 在影院排片场次不高于平时的50%、上座率不高于30%的限制下 , 票房总计1.09亿元 。
影院复工后 , 却只有四部新片 , 分别是20日上映的国产剧情片《第一次的离别》、纪录片《璀璨星火》 , 以及24日上映的好莱坞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和《喋血战士》 , 其他都是重映片 。
四部新片中 , 关注度最高的理应是《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 但即使这是小罗伯特·唐尼告别“钢铁侠”身份后的首部好莱坞大片 , 也难逃口碑票房双扑街的命运 。
电影行业复苏的第一个难关 , 就在于新片不上映 。
从春节等到暑假 , 再等到立秋 , 等来了影院复工 , 但当初预热的大片却一个都没有上映 。
你不上 , 我不上 , 影院复工空荡荡 。
你不排 , 我不排 , 影院复工没人来 。
片方不肯在市场全面复苏前上映新片试水 , 没有好片上映就无法吸引观众付费观影 , 预售情况不理想的院线更加不愿意倒贴运维成本强行复工复产 。
打破这种诡异的恶性循环固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 但也有难以想象的机遇 。
终于 , 影院复工一个月后 , 观众等来了《八佰》 。
在一片支持或质疑声中 , 《八佰》的话题度被引爆 , 上映十天 , 票房直逼20亿 。
不评价影片内容 , 只谈电影行业现状 , 《八佰》真的是最好的标本 。
影院停业大半年以来 , 《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院线商业电影 , 也是很多线下影院翻身的希望 。
但有人等来的是希望 , 有人却直接等来了绝望 。
大部分人没有注意到 , 《八佰》的上映方式有多么与众不同: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国内影院数量超过11000家 , 其中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不足2000家 , 200万元以下的约4200家 。
也就是说 , 只有不到2000家影院能拿到8月14日的点映资格 , 而4200家小影院 , 则需在一周内缴纳3.5%的核定保底金额 , 才能获得《八佰》的放映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