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职业者自述:考古就是“掘墓”、一辈子寻不到矿、在海上漂了一年( 二 )


现在,使用洛阳铲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必备基本功 。
很多人不了解考古,不明白我们挖来挖去有什么用 。其实,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一还不到 。
通过考古,我们可以从先人在浩瀚时空中留下的蛛丝马迹,追溯那些文字上看不到的东西 。
考古既让未知的历史有迹可循,也为已知的历史提供实物佐证,使得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 。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
从读研究生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参加过三十多次考古发掘工作了 。
在上海的一个遗址公园,挖掘新时代文化层时,我们就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一周只能洗一次澡,这种情况还算好的 。
有一年在天山,我们住在海拔两千七百米的考古工地,那个地方夏天还在下雪,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 。
当时是为了配合机建修铁路,我们在天山驻扎了一个月,水特别冰,一个月只洗了一次澡 。
在沙漠工作的同事更辛苦,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裤子穿到最后,脱下可以立起来,汗水和沙尘凝固到一起,使得衣服像铁片一样硬 。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不住宾馆?
一是大部分考古工地都远离市区,在人烟荒芜的地方;二是我们每天挖掘之后还要做整理工作,宾馆也不安全,你不可能把挖出来的文物都带去宾馆啊!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当地租一套房子,或者自己搭一个板房 。
选择考古专业我从未后悔过 。
我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考古工作,在野外的时候,每一天每一次碰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总是充满了新鲜感 。

巴伊尔给年轻学子的寄语:
每个行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能挣钱的才是好的,做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才有意义 。
这不是冷门、热门的问题,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

一辈子找不到一个矿,四十多岁被老大爷叫“大爷”
向北 东北某有色金属机构地质队员
说到地质专业,大家可能一下子会想到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李四光是很多人的偶像 。
地质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勘探范围从最初的几千平方千米,逐步缩小到几百、几十平方千米,要经过化探、钻探、坑探等许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协同作战 。
地质队员的工作地点大多是在荒山野岭,远离都市远离繁华,甚至远离现代文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野外的勘探现场度过的 。

冷门职业者自述:考古就是“掘墓”、一辈子寻不到矿、在海上漂了一年

文章插图
在野外工作的地质队员们
一般情况下,我们出队时间在一个月左右,然后休两三天 。
最长的一次出野外是在新疆,整整待了八个月 。当时项目组驻扎在东天山的戈壁滩,距离罗布泊一百多公里 。
我们自己搭的帐篷,晚上睡在帐篷里,自己做饭 。买菜要去几百公里以外的镇上,头一天去第二天回,一周买一次,水是雇当地百姓给我们送的 。
沙漠风沙大,每天早晨醒来被子、衣服都是沙子 。有一次,风刮得特别大,帐篷被掀翻了,我们的东西被吹得到处都是,连做饭的锅都被吹跑了 。
到了冬天,储水的水箱冻得结结实实,每次喝水都得用大锤凿开 。
不过,沙漠的情况是特例 。通常,我们在山区活动,吃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家 。去之前,先和村长联系,看谁家的房子愿意往外出租 。
东北农村睡的是火炕,我们几个男人晚上都在一个炕上睡,有点像以前的大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