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匈牙利之行花絮


下 匈牙利之行花絮

文章插图


我们所到的幼儿园,环境非常漂亮,和他们的城市一样,充满了艺术气息 。他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很多东西是老师用自然界东西做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制作技术让我们佩服 。印象最深的是用苞谷皮做的娃娃、盆景、船、小家具什么的,甚至是用芦苇建成的娃娃家 。这些都非常漂亮而且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的思想 。他们想告诉孩子,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很多,我们离不开大自然,所以更应爱护它 。
幼儿园的孩子分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一个班二十几个孩子,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情况和我们国内差不多 。孩子早上入园后就用早餐,然后自由活动,接着是集体活动,有各方面的,语言、音乐、美术、计算等等 。也有区域活动,孩子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老师以引导和指导为主 。他们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一般不强调技能技巧的掌握 。
户外活动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多小时,以自由活动为主,有的打球、有的玩沙、有的骑车、有的做游戏 。孩子们完全是自由的,在这期间,我们甚至没有看到过老师 。中午,由值日生负责摆放餐具,食物的量不多,先喝汤,然后是主食和果汁 。午饭后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睡,一般都是睡活动床 。下午起床后是户外活动,一直到下午家长来接孩子回家 。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宽松的,自由的 。
我们参加了两次孩子们的外出活动,一次是去动物园,一次是去公园 。在自然环境中,老师让孩子们体会自然界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要珍惜自然界赠于我们的财富,更要保护它 。
在幼儿园,我们再次感受到匈牙利人民的热情 。
每到一个幼儿园,孩子们就会唱歌或跳舞表示欢迎,还会赠送许多他们自己或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礼物给我们 。这使我感到,一个民族的很多优良作风必须从孩子就开始培养和形成 。我也深深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
在幼儿园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却能和孩子们交流甚至成为朋友 。在很多幼儿园,我们离开时,孩子们是恋恋不舍的 。卡特琳问我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和孩子们交流的 。我们的回答是“一颗爱孩子的心” 。因为,我们爱孩子,而且能把自己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比如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积木,一起在操场上踢球,孩子们表演舞蹈后,我教孩子们做操 。
因为我主动加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去,他们才会很快接受我 。虽然语言不通,但“玩”是不需要语言的 。我告诉卡特琳,这就是在我们幼儿园树立的“我和孩子一样高”的教育理念 。
在佩奇,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为我们做翻译工作的大多是在读中学生,而且几乎每天换一个,是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我们深深感到,政府能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种“活”的教育 。
在异国他乡,忍不住会想家,但在匈牙利的这几天,我们体会更多的是“家”的感觉 。负责接待我们的几个园长轮流照顾我们,还让他们的丈夫或孩子来陪我们,带我们参观、购物 。他们的热情和周到让我们少了一份思乡,多了一份快乐 。
在佩奇市的最后一天,他们组织了一个欢送聚会,所有接待我们的园长和他们的先生都来陪同 。聚会地点是一个

12
上海学前教育代表团赴德考察报告
匈牙利之行花絮(上)



类似于中专,专门培训就业于餐饮服务夜的学生的学校,这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活”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