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关注供给侧的投资机会

_原题为:关注供给侧的投资机会
摘要【李迅雷:关注供给侧的投资机会】供给侧下的机会已是剑走偏锋,便宜的没有理会,贵有贵的道理 。投资既要选好赛道,又要选准“千里马” 。赛道而言,应该围绕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下的大消费领域,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科技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细分领域也越来越多 。在已经出现头部企业的行业内,“白马”会强者恒强,获得确定性溢价;在还没有形成头部企业的行业领域,“黑马”会腾飞,市值倍增的空间更大 。
年初以来,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但楼市和股市都呈现上扬走势,这实际上都是需求侧政策发力的结果 。那么,今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会继续大力度刺激需求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究竟如何操作?本文试作探讨 。
需求侧发力必要但存在弊端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爆发,很多国家都采取了降息和实施量宽政策,美国两次降息,逼近零利率,我国也不例外,降准降息,截止到今年6月,一年期LPR下降46BP至3.85%,五年期LPR下降20BP至4.65% 。M1、M2同比增速均拐头向上 。
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将财政赤字率上调至3.6%,此外还有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和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 。但美国的财政政策力度要比我国大很多,预期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就会达到15%左右 。
例如,美国既给大部分居民疫情补贴,又大量发放失业救济金,美国二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1.5%,而居民消费减少了10.7%,由此居民储蓄率提高至25.7% 。中国今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远低于美国 。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 。
可见,美国是典型的现金补贴多而消费大减的现状,由此产生了溢出效应,资金流向股市,出现了纳斯达克股指创新高的局面 。A股市场也出现了开户数量大幅上升、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的现象 。
但是,对国内而言,这一次为应对疫情的“大放水”,则又一次提高了宏观杠杆率,前7个月新增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 。而且,疫情对于传统产业打击更大,对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影响更多,美国也是如此,失业率上升后,人均薪酬反而上升,说明低薪者在失业,传统产业更加低迷 。
2016-2019年高收入组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偏快

李迅雷:关注供给侧的投资机会

文章插图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但刺激需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除中国之外,主要经济体的2020年GDP增速基本为负,美国、欧盟估计会跌至-8%,中国今年的GDP增速估计也只有2%左右,这就决定了居民收入增速也就维持在2%左右,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有限 。
疫情之下,豪宅被抢购,奢侈品购买排长队,车市低迷,但豪车销量大幅增长 。股市、楼市繁荣导致财富效应则进一步加剧了分化,这也反映了需求侧刺激政策的弊端 。尽管紧急注入流动性是必要的,可以避免流动性危机,但弊端在于,不仅增加了社会债务、加大了资产泡沫,而且还加剧了收入分化,使得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
也就是说,通过刺激需求难以让居民部门的收入显著增长,反而有可能使得资产泡沫泛起,收入差距扩大,只有依靠收入再分配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但这就属于制度供给范畴了 。
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发力点在供给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究竟如何操作?有些人的理解是:既然外需不行了,就刺激内需 。但是,如前所述,刺激内需的弊端很多,也不能治本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不再延续宽松趋势,预期中的降准降息都没有发生,债市的收益率再度上行 。